《灯下漫笔》学案2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9-12  | 
 
 
 《灯下漫笔》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由小及大、由事入理的构思特点。 
2、学习难点:品味本文以情入理,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 
3、领会本文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国民奴性人格深刻的批判。 
 
学习过程:第一学时  
导入 
在知识文化界,被毛泽东尊称“伟大”的只有二人。一位是鲁迅先生,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于哪一年,逝世于哪一年?1881、9、25—1936、10、19。 
鲁迅写过一篇叫《夜颂》的文章,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鲁迅特别喜欢在夜间“灯下”写作。每当夜深人静,“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时候,鲁迅的心绪、思维就会“漫”延开来,独具“夜”眼的他,就会对我们民族的历史、国民的生存现状有独特发现。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鲁迅的一篇议论性散文《灯下漫笔》。 
那么,被毛泽东尊称“伟大”另一位是谁呢?陶行知生于哪一年,逝世于哪一年?1891—1946。7月25日,陶行知在上海病逝,延安各界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词,赞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两句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今天,我们把它改为:“读是知之始,知是读之成。” 
要了解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有什么独特发现,就让我们从读开始吧! 
  
一、速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主要观点 
提问: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作者主要观点的语句。请同学们找出后画住,并读给大家。  
第4段:“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第6段:“‘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  
第7段:“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我们)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第11、12段:“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三千余年的中国历史只有这两个时代的循环。)  
第16段:“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二、细读各段,分析各段内容作用层次 
提问: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些观点的?现在请大家细读课文,分别用不超过15个字概括1 |   |   
 
   
     
         
          | 标题: | 
          《灯下漫笔》学案2 | 
         
         
          | 文件大小: | 
          12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