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阅读练习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2-13  | 
 
 
 《灯下漫笔》  
 
二. 文章简析: 
1. 文章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发出大话题的? 
答案:作者首先叙述了自己所亲历的一件日常小事,如何相信国家银行而将银元换成钞票(第一段),又如何因政局不稳要将钞票转换成银元而不得(第二段),暗中听说有了行情又如何赶去兑现,即使打了折扣也在所不惜(第三段)。正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成为鲁迅思考的起点,成为他的思想探索的起点;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也是最深刻的。 
2. 文中的谈论对象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作者对它们分别下了什么结论? 
答案: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中国人(百姓),统治者(一种暴力),中国社会(时代)。 
对于中国人,作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和“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对于统治者,作者没有明确地说出,但我们根据文章可推断出。统治者对百姓只是进行压迫、剥削、杀戮,从来没给过他们做人的资格。 
对于中国社会,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可以直截了当地概括为两个时代,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 如何理解“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极容易”说明中国“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做一种奢望,甚至说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竟然就“万分喜欢”了。这句话表达了对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统治、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的鞭挞和批判。 
4. 鲁迅先生为什么又提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提示:鲁迅认为当时的社会现实,正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而且人们丝毫没有走出做奴隶时代的要求。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都不满于现状,但无论是知识分子(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还是普通百姓,或是复古,或是避世,其实质都是“神往”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国民,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悲凉与绝望,不得不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5. 怎样理解本文披情入理、情理交融的特点? 
提示:鲁迅随笔的显著特点,就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饱含着巨大的激情,议论情感化。这篇随笔,情感与理性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是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为一体,例如,作者将中国人的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时,表面上似乎是客观冷静的科学论断,实际上,作者已将内心悲愤的情感(憎恨封建暴政,怨恨国民麻木,期盼走出怪圈)熔铸在里面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1. “嗜好”指 。  
“爱情”指 。 
2. 对“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这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怕钞票代替了银子。 
B. 本国的钞票伪钞太多,不敢使用。 
 |   |   
 
   
     
         
          | 标题: | 
          《灯下漫笔》阅读练习 | 
         
         
          | 文件大小: | 
          29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