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教案6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21  |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施永忠   
  
学习目标: 
一、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思想发展过程,学习鲁迅追求真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材料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并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三、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如下能力: 
1、  主动、全面的探究知识的能力。 
2、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  在网上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4、  通过网上的有效信息,写一篇有深度的分析鲁迅及其作品的文章的能力。 
5、  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和收集的有效信息,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6、  有创意地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并进行充分的诠释的能力。 
  
学习指导: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本文是鲁迅先生为自己1918-1922年写的短篇小说集(共14篇)写的序言,记叙了作者思想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学习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通读全文,概括出鲁迅先生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概括段意可借助复句分析和句间关系及语法分析等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认识第一段及倒数第二、三、四段各句关系或复句关系;然后借助表示地点的词语以及承递性的语句,列出全文提纲。) 
2、  了解“序”的文体特点,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前提下,结合本文的文体,结合重点语段,概括出鲁迅先生创作小说并命名为《呐喊》的由来。 
3、  理解文意时,可结合初中学过的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等,对重点语段要细加揣摩,并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质疑解难。 
4、  课外阅读《呐喊》中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等,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二、抓住特点,突出重点 
《〈呐喊〉自序》是一篇很不寻常的序文,为什么呢?一方面是指它的内容十分重要,还指它在写法上很有特色,抓住特色,就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 
1、  统一笔调下的组合式结构:从全文结构看,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按年代先后叙述他先有志于医学而后又弃医从文的一段经历,是他自传的一个片断;后一部分,写的是《呐喊》集中小说创作的经过,用了散文的形式。但是,作者在全文的写作中,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运用了文艺性的散文笔调,从而给人以和谐统一的感觉。 
2、  组合结构下波澜起伏的内容:作者写梦与梦的破灭,写希望与失望,变化迭出,在波澜起伏间,把他生活的那一段中国历史的动荡影象融化在自己身上。 
3、  序文与文集表现手法的统一:鲁迅写序文,很注意文集中的内容,在序文中把具体的描写与生动的叙述结合在一起,在记叙性的散文中包含着小说和杂文的手法。同样,他为《野草》写《题辞》,用的是散文诗的情调;为《中国小说史略》作《序言》,用的是文言。 
4、  精炼含蓄的语言:作者写他和金心异的对话,说自己的梦和寂寞,都很让人玩味。 
  
学习方法: 
一、自主学习,解难质疑 
1、   浏览课文,寻找关键词: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快速阅读本文,从中提取几个你认为能涵盖全文内容的关键词(点:“梦”——“寂寞”——“呐喊”等)。 
2、       深化或细化阅读,扩充关键词:能结合文章,解说特定的关键词,补充事实依据,使之丰富充实。 
3、   领悟课文,领略比喻之美:如“寂寞如大毒蛇”、“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铁屋子”、“呐喊”等,使文章含蓄深刻、妙趣横生。 
4、       精读第22段,正确理解鲁迅的“听将令”?(此时的呐喊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遵从革命先驱者的意愿的“呐喊”。) 
5、   结合提纲,试分析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由于本文既要叙述自己过去的某些经历状况又要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演变,所以采取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二、合作探讨,研究拓展 
1、       小组合作研究 
①     关键词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什么?(点:叫喊、大嚷和呐喊三个词的有序运用,巧妙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由主张文艺救国到运用文艺做革命武器的心路历程。) 
②     详写“消沉”生活为了什么?(点:一方面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文艺救国失败后的无限痛苦与寂寞;另一方面,也恰恰证实了鲁迅先生并不是真正的消沉,他是在沉默中反思,在反思中积蓄战斗的力量。) 
③     “呐喊”有什么丰富的内涵?(点:呐喊是鲁迅先生所从事的革命文艺,更是鲁迅先生的革命宣言、革命态度与革命行动,也是对前驱者的鼓励和慰籍,一种唤醒和号角,一种希望和期待——革命队伍的壮大和事业的兴盛。) 
④     王朔在《我看鲁迅》一文中说:“我认为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些东西的。”针对王朔的这个评论,你有什么看法?(点:关键是要有理有据) 
2、       小组组合落实 
①     确定人员:全班同学自由组合,4个人为一组。 
②     确定选题:在下列选题中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中确定一个: 
A、 研究鲁迅传记为他的思想发展划分阶段,尤其要侧重研究和课文有关的前期思想发展。 
B、 研究鲁迅小说,为他的人物形象归类,尤其要侧重研究《呐喊》在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 
C、 研究课文本身,诠释“呐喊”一词的丰富内涵,重点研究“鲁迅为什么创作《呐喊》”,以及“为什么而‘呐喊’”这两个紧密相关的问题。 
D、  自由研究,对由课文中引发的有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鲁迅写小说为什么要用曲笔等。 
③     明确分工:组长,负责组织落实、协调关系;另外分笔记输入员、上网查询员、资料整理员、研究报告汇报员等。 
④     上报情况:小组人员、选题、研究分工、研究安排、所须帮助等。 
3、       收集资料 
各组在互联网上查找并收集资料。参考网址: 
①     鲁迅传记: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回顾(一)、(二):  http://www.booker.com.cn/gh/paper38/1/class003800001/hwz1796.htm 
http://www.booker.com.cn/gh/paper38/1/class003800001/hwz1797.htm 
②     鲁迅小说: 
A、《鲁迅小说的“复仇”主题》http://www.tyrtvu.edu.cn/upfile/gonggao/2002-11-8/7733.htm 
B、《我看鲁迅小说》 
http://www.white-collar.net/wx_hsz/luxun/plzl/011.htm 
C、《鲁迅小说的解读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http://old.eastedu.com/tianfu/jiaoyanzu/yuwen/20021009-01.htm   
D、《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http://www.cysschool.com/http/lw2.htm 
            ③《〈呐喊〉自序》: 
A、《〈呐喊〉自序》课文分析: 
http://www.pep.com.cn/200307/ca257881.htm 
B、说鲁迅的“曲笔”: 
http://beike.cixiedu.net/3/326/text/3265007.htm 
4、       整理资料 
①     全组讨论,综合整理。 
②     在“卫星话语——专题语文学习”网(http://www.yessay.net/)或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bbs.ruiwen.com/cgi-bin/luntan/leoboard.cgi?catlog=3)的相关论坛发帖组织更大范围的专题讨论,综合整理讨论情况。 
③     各组将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 
     
三、交流成果,进行评价 
1、       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形式可以是演讲、课件演示、图片展示等。 
2、       其他小组针对汇报小组的汇报进行提问,形成答辩。 
3、       每人写一篇800字以上的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文章发至我的电子邮箱和“卫星话语——专题语文学习”网或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bbs.ruiwen.com/cgi-bin/luntan/leoboard.cgi?catlog=3)。 
4、       由师生联合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估重点是按时完成任务情况、搜索信息能力、信息组织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小组协作意识和研究报告书面表达情况。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