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原文译文及赏析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2-05  | 
 
 
       稚子①弄冰 
 
             【宋】杨万里② 
 
      稚子金盆脱晓冰③,彩丝穿取当银钲④。 
 
      敲成玉磬⑤穿林响,忽作玻璃⑥碎地声。 
 
注释 
 
    ①稚子:幼稚、天真的孩子。②杨万里: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③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铜盆里把冰取出来。④钲:一种铜制古代打击乐器,形似钟,有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常在行军时敲打。见下图一。⑤玉磬: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见下图二。⑥玻璃:这里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床后,把铜盆里的坚冰取出来,然后穿上彩色丝线,提着当成银钲来敲。 
   敲冰出来的声音,像玉磬的乐音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掉落到地上,发出玻璃碎裂一样的声响。 
 
鉴赏 
 
    这是一首七绝形式的童趣诗。全诗通过对一次小孩子玩冰游戏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儿童淘气活泼的天性和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诗的内容很简单,也是过去特别是农村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冬天的早晨,小孩子起床后,看到院子里铜盆里的水结成了一块硬实的冰,便想尽办法把它取出来,从中间穿上彩线提着当做银钲来敲。这一敲,声音还不错,竟像玉磬发出的一样悦耳嘹亮,穿过树林。老远都能听得到。小孩子玩疯了,跑着,敲着。忽然,一个不小心,线断了,冰落了,只听“啪啦”一声,好似玻璃摔碎了一般。 
 
    诗的写法也很简单,就是白描似的叙述。但仔细咀嚼,却能读出丰富的味道。首先是能读出动作。儿童是主人公,他们的取冰、穿线、敲冰甚至奔跑的动作都可以通过阅读想象具体化、可视化。例如一个“脱”字,我们就可以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来想象完善:是拿一个尖锐的器具去撬,还是把盆倒过来去拍……那种小心,那种吃力,如在眼前。还比如,“穿取”“穿林”都可以用儿童的动作细节去丰富。其次是能读出声音。儿童提着冰敲出来的声音像玉磬,清越悠长,给冬日寒冷的早晨带来一丝生机。而冰块摔落地上时,这个好像玻璃碎落一般的声音,一定是尖锐刺耳的,一定是让人惊慌的。两种声音对比衔接,印象深刻。其三是能读出表情。这里的“读”主要是想象,你尽可以想象小孩子制作“乐器”时的专注,敲击时的喜悦,还可以想象他(她)看到自己的杰作“毁灭”时的惊愕和沮丧。其实,以上三个“读出”合而为一就是读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可爱喜人。当然,我们不能到此为止,还应该继续咀嚼——其四是能读出诗人的情感,那自然是喜爱儿童的真情了。遍览杨万里的诗作,写到的儿童无不是纯朴顽皮,如“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插秧歌》)等等。笔者认为,没有一颗率真的童心,断难写出这样活脱脱的句子来。 
 
    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的诗自成一体,被誉为“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趣味,用语浅白而又想象丰富奇妙,读之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从《稚子弄冰》一诗可见一斑。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