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导学案3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0-30  | 
 
 
  学习目标: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作者满怀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情怀。 
 
学习重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是读懂该诗的重点。 
 
学习难点: 
 
多样式的反复朗读是体会诗人归思、怀旧之情的重要方法。 
 
板书设计 
 
黄鹤楼 
 
首联 近景   仙人黄鹤    名楼胜地 
 
颔联 远景   蓝天白云 
 
颈联 日景   晴川沙洲    绿树芳草      触景生情  思乡 
 
尾联 晚景   暮江落日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讲述黄鹤楼传说。 
 
2.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1.师范读。 
 
2.要求以自读、散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悉古诗所写的内容。 
 
3.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首联 近景   仙人黄鹤    名楼胜地 
 
颔联 远景   蓝天白云 
 
颈联 日景   晴川沙洲    绿树芳草      
 
尾联 晚景   暮江落日 
 
提示:读完诗歌你看见了什么?完成时再读,它们是怎样被作者呈现出来的? 
 
三、深入了解,整体感知 
 
1.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个人朗读感受,小组交流: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因而触景生情    读 
 
2.诗中两次出现“空”,说说它们各自的内涵? 
 
四、知识拓展 
 
1.诗中多次运用了双声、叠韵、和叠音词。 
 
是稍作解释 “黄鹤” 双声(复返),“此地”叠韵(江上)  
 
“悠悠”叠音(凄凄) 
 
学生找一找,读一读,说说感觉。 
 
回环往复 铿锵悦耳的音韵美。 
 
2.诗歌积累:诵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反思: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