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①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指北宋灭亡已三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明岳阳楼地理位置,第三句描绘岳阳楼的壮阔景象,均从大处着眼,给人境界开阔之感。 
B.第四句中的“徙倚”指徘徊不定,写出了诗人沉重的心绪,一位愁苦异常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C.颈联中“凭危”与“千古凭高对此”中“凭高”均为登临高处之意,是古代文人遣怀的一种方式。 
D.本诗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风格雄阔沉郁,与杜甫《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1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首诗歌是否体现了这一观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本诗没有议论) 
16.诗人经历了国家灭亡的“多难”“三年”和“万里来游”的逃难坎坷,加之“白头”迟暮的现实处境,借登岳阳楼“吊古”遣愁。(3分)看到的是“不动”的“帘旌”、将坠的“夕阳”和无边的“老木”“苍波”,眼前的景色都浸染了诗人悲凉的情感气息,都成为诗人抒发人生迟暮的伤感和亡国之痛的载体。(3分)(6分。每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