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学设计3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08-05  | 
 
 
       30、《登岳阳楼》(其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5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点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二、 指导学生自读诗文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其他学生评介。 
三、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 
1. 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 
四、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秋风紧,苍天更空远,两岸猿啼凄厉而悲凉; 水中小洲清凌,白沙闪闪,鸥鸟低飞,往复盘桓。  
无边无际的层层落叶纷扬而下,奔腾不息的滚滚长江浩浩荡荡。 漂泊万里的异乡客悲秋怀愁绪,人到暮年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 时世艰难愁苦遗恨令白发日增,潦倒困顿因病停酒更难排忧解难。 
问:古今评家认为陈与义“喜仿杜甫宏阔之体”,诗风如老杜“宏伟苍楚”……除了颈联外,请再结合诗中意境作简析。 
五、 课堂小结 
陈与义与杜甫相同的人生现遭际,同时都有机会登临名胜-----岳阳楼,都为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这是历史的巧合。 
六、 布置作业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