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介词、连词的用法及区分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3-14  | 
 
 
 1.以 
| 
 词性  | 
 用法  | 
 意思  | 
 例 句  |  
| 
 介词  | 
 ⑴介进所用的工具  | 
 用,拿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  |  
| 
 ⑵介进所凭借的事物、身份  | 
 凭借,靠, 
以……身份  | 
 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 列传》)  |  
| 
 ⑶介进所凭借的方式或依据  | 
 按照,根据  | 
 余船以次倶进。(《赤壁之战》)  |  
| 
 ⑷介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 
 把,拿  |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  
| 
 ⑸介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 
 因,由于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  
| 
 ⑹介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 
 在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  
| 
 连词  | 
 ⑴表示顺接关系  | 
 相当于“而”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  
| 
 ⑵表示并列关系  | 
 而,而且 
既……又……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  
| 
 ⑶表示目的关系  | 
 来,用来,以便  |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  
| 
 ⑷表示结果关系  | 
 才,以致  |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殽之 
战》)  |  
| 
 ⑸表示因果关系  | 
 因为,由于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   
  
2.因 
| 
 词性  | 
 用法  | 
 意思  | 
 例 句  |  
| 
 介词  | 
 ⑴表示行为发生 的依据  | 
 凭借,依靠 
根据,利用  | 
 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  
| 
 ⑵表示经由  | 
 通过,由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⑶表示抓时机  | 
 趁着,趁机  |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 坐,杀之。(《鸿门宴》)  |  
| 
 副词  | 
 表示顺承  | 
 就,于是  |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黔之驴》)  |  
| 
 连词  | 
 ⑴表示顺承  | 
 于是,就  | 
 宅旁有五柳,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  
| 
 ⑵表示原因  | 
 因为,由于  |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  |  
 | 
 | 
 | 
 | 
 | 
 | 
 |   
  
3.于 
| 
 词性  | 
 用法  | 
 意思  | 
 例 句  |  
| 
 介词  | 
 ⑴表示处所或时间  | 
 在,到,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 
 ⑵表示对象  | 
 向,跟,同  |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⑶表示范围  | 
 从……中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  
| 
 ⑷表示原因  | 
 由于  |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  
| 
 ⑸表示比较  | 
 比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  
| 
 ⑹表示被动  | 
 被,受  |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   
  
4.为 
| 
 词性  | 
 用法  | 
 意思  | 
 例 句  |  
| 
 介词  | 
 ⑴介进动作行为 涉及的对象  | 
 给,替,对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 
 ⑵介进动作行为 的原因  | 
 因为  | 
 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史记》)  |  
| 
 ⑶介进动作行为 的目的  | 
 为了,为着  |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  
| 
 ⑷介进动作行为 主动者,表示被动  | 
 被。读wéi。  |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者,何也?(《过秦论》)  |  
| 
 ⑸表示时间  | 
 在……时  |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 子》)  |   
  
5.与 
| 
 词性  | 
 用法  | 
 意思  | 
 例 句  |  
| 
 连词  | 
 表示并列  | 
 和  |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赤壁之战》)、  |  
| 
 介词  | 
 ⑴表示行为关联的对象  | 
 跟、同  |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 
 ⑵表示行为涉及的对象  | 
 给,替,为  |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  
| 
 ⑶表示两相比较  | 
 同……比.  | 
 此犹粱肉之与糟糠也。(《公输》)  |   
  
6.而 
| 
 词性  | 
 用法  | 
 意思  | 
 例 句  |  
| 
 连词  | 
 ⑴表示并列关系  | 
 和,又……又……,或不译 
  
又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说》)  |  
| 
 ⑵表示顺承关系  | 
 就,或不译  | 
 城入赵而璧留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⑶表示修饰关系  | 
 着,地,或不译  |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 
 ⑷表示转折关系  | 
 可是,但是,却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  
| 
 ⑸表示递进关系  | 
 而且,并且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 
 ⑹表示假设关系  | 
 如果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  
| 
 ⑺表示因果关系  | 
 因而  |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  |   
  
7.则 
| 
 词性  | 
 用法  | 
 意思  | 
 例 句  |  
| 
 连词  | 
 ⑴表示先后相承  | 
 就,便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  
| 
 ⑵和句末的“矣”相配合,强调已然  | 
 原来已经,都已经  |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殽之战》)  |  
| 
 ⑶表示两件事是条件与结果的相因  | 
 就要,那么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  
| 
 ⑷表示假设关系  | 
 就,那么就  |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  
| 
 ⑸表示转折关系  | 
 却,可是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  
| 
 ⑹两个“则”并用, 表示平列并举关系  | 
 就……就……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  
| 
 副 
词  | 
 ⑴表示加强判断  | 
 就是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 
 ⑵表示承接,或者表示确认  | 
 就  | 
 庄则入为寿。(《鸿门宴》) 
岂人主子孙则必不善哉(《触龙说赵太后》)  |   
  
8.乃 
| 
 词性  | 
 用法.  | 
 意思  | 
 例 句  |  
| 
 副词  | 
 ⑴表示相承相因  | 
 就,于是  |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  
| 
 ⑵表示间隔的时 间长  | 
 才,这才,终于  |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  
| 
 ⑶表示出乎意外  | 
 竟,竟然,却  |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  
| 
 ⑷表示范围  | 
 只,仅仅  | 
 项王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垓下之围》)  |  
| 
 ⑸表示判断  | 
 是,就是, 
本来是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 
 连词  | 
 ⑴表示顺承  | 
 于是,就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 石潭记》)  |  
| 
 ⑵表示转折  | 
 可是,然而  | 
 时夫仆倶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 景,不觉引余独往。(《游黄山记》)  |   
  
9.且 
| 
 词性  | 
 用法  | 
 意思  | 
 例 句  |  
| 
   
副词  | 
 ⑴表示行为或情况将要发生  | 
 将,将要  |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  |  
| 
 ⑵表示行为是暂时的  | 
 姑且,暂且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  
| 
 ⑶多用在数词前,表示接近  | 
 近,将近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  
| 
 连词  | 
 ⑴表示并列关系  | 
 既……又…… 
边……边……  |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退。(《中山狼传》)  |  
| 
 ⑵表示递进关系  | 
 并且,再说  |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  
| 
 ⑶表示前提关系  | 
 尚且,还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  
| 
 ⑷表示选择关系  | 
 还是,或是  | 
 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  |   
  
   |   |   
 
   
     
         
          | 标题: | 
          高考复习:介词、连词的用法及区分 | 
         
         
          | 文件大小: | 
          16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