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7-11题。(14分)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⑮。’是为大雨之兆⑯。”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⑪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⑫燎:燃烧。⑬炬:火把。⑭祈:乞求。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⑯兆:预兆,征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谓之竞渡   谓: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              
(3)从夕达旦       旦:              
(4)是为大雨之兆   是: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案: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⑴谓:称 
⑵何:为什么 
⑶旦:早晨 
⑷是:这 
8.C 
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的意思为“比”。 
9.⑴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⑵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10.赛龙舟、包粽子 
11.刘峻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