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11-26  |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简案) 
 
  
教学目标: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读准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2、请一个学生朗读。【读准字音:旌,徙】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意节奏。尤其是律诗。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显示诗歌节奏划分) 
 
5、学生根据PPT的节奏划分自由朗读。 
 
6、学生齐读,要求读出停顿。 
 
三、读懂诗歌 
 
1、解释关键词:帘旌、徙倚、凭危、吊古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 
 
3、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 
 
四、读透诗歌 
 
1、找诗眼。 
 
【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悲 
 
2、“悲”在何处? 
 
【即为诗眼,必定穿透于诗歌的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那么就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体现这“悲”?】 
 
【品析诗句,朗读相辅,明确重读字】 
 
概括:景悲——己悲——国悲 
 
3、圈点出品析得出的重读字,结合停顿,明确诗歌感情基调,配乐朗读诗歌。 
 
【只要我们将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准确地读出来,那么诗歌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五、挑战自我 
 
当堂背诵诗歌《登岳阳楼》 
 
六、诗歌总结 
 
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希望正处于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诗般年华的同学们,能通过诗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趣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板书: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景悲 
 
悲 己悲 
 
国悲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