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4-06  | 
 
 
 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与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绘画的“书画同源论”,从中国文字滥觞期已见端倪。宋元以降,文人画大兴,这一艺术见解,更得到极透彻的实践。传统画师授徒,常先课以书法;不通书法便不得进入绘画堂奥。从苏轼到赵之谦,七八百年来,书画同源的传统已发挥得淋漓尽致。吴昌硕继承了这个传统,并把赵之谦掺以篆刻的金石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金石画派达到巅峰的画家。   “书画同源论”有没有道理?它对中国绘画发展功过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在中国绘画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种种问题应该一一研究。中国绘画最突出的特色在线的运用,决定了它的绘画语言就必然是符号式的表现,故其特质与书法相通。西方绘画的符号论,到底从东方绘画得到多少借鉴,吸收了多少营养,虽然不易论断;但是西方的符号式绘画语言,要到印象派以后才发展起来,殆无疑义。印象派诸大师受到东方的影响,是透过了“第二手”的资料——日本的浮世绘。十九世纪下半,日本与欧洲通商,日本手工艺品和浮世绘刻版画受到印象主义画家的瞩目;单线平涂的东方表现方式打开了法国画家们另一双观察万物的眼睛。其实,日本的古典文化几乎都移植自中国,这种线型的表现风格,还是中国绘画传统的精华。视觉最精炼的符号必然是线型的形式,所以中国绘画的形式带有概念的性格。西方的绘画在感觉的完整性上比较强烈,较缺少概念的性格,所以西方没有“书画同源”的传统。象征主义等所凸显出来符号式的视觉语言,在西方是创新,在中国却是老传统。   书画同源促进了中国绘画在线条运用上多元趣味的探求;书法抽象的形式美感丰富了绘画线条的功能——线条在绘画中,一方面负担了物象描绘的功能,一方面也展现了它独立的形式美感;书画同源也造成了万物的情态与艺术技巧,在画家心象中得到自由的沟通。比如中国书法中“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等名论,显示了中国艺术家意识到万物的情状、艺术家的感受以及艺术创造的技巧,都可彼此相感应或互相沟通。由生机活泼的自然中获得了感受,领悟了用笔的技巧,取得了书法线条的美学根源;这些线条,在绘画中又用来表现某些具有共同精神特质的事物。这种自由的沟通与连绵的联想,使中国书法与绘画互相孳乳,相辅相成。中国线条的丰富和奥窔,在世界上是唯我独尊。   书画同源的传统也有某些负面影响,比如除抹杀其他绘画形式与技巧,压抑了其他绘画的发展与创生外,也使传统中国绘画技法过分受制于书法技巧,反而成为圭臬与缰锁。当然后者应怪罪传统画家的辗转因袭。书画同源虽然不应成为绘画发展唯一的理论依据,后世也不必非崇奉、遵守这个法则不可,但是书画同源本 |   |   
 
   
     
         
          | 标题: | 
          山西省2014届高三高考考前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22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