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蜀相》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踯躅        珍馐           投箸         日曛      
祠堂         千载           拟人         柏森森 
2.解释下列加点词。 
泻水倾平地               吞声踯躅 
直万钱                   三顾频烦 
会有时                   两朝开济 
举杯断绝                 莫将成败论三分 
3.下列诗句所属作品是古体诗的一项是(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D.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阅读下列诗作,回答问题。 
(一)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4.起笔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本诗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6.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7.对“举杯断绝歌路难”一句,有两种理解:一说“断绝”指歌断绝,一说“断绝”之断绝愁思。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合理?为什么? 
  
  
8.“安能行叹复坐愁”与“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问句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9.对照阅读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与李白《行路难(其一)》,说说他们对“行路难”的态度有什么异同?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0.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项王和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深挚而悲壮。 
D.尾联表示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概括了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11.“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的是什么人? 
  
  
对照阅读《武侯庙》与《蜀相》,回答下列问题。 
武侯庙 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2.“莫将成败论三分”一句与《蜀相》中的哪一句意思较为接近?从意蕴看,哪一句内涵更为丰富?请作简析。 
  
  
  
13.“南阳祠宇空秋草”一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含意一样吗?你认为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好?请说出理由。 
  
  
  
  
2.倾、倒;徘徊不前;同“值”,价值;应当;开创,扶助;停止;三分天下,此指三国鼎立。 
3.A 
4.《新新学案》P124-8 
5.教参P12 
6.《新新学案》P124“精段阅读”1 
7.《新新学案》P124-5 
8.《新新学案》P124“精段阅读”2 
9. 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但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10.B 
11.教参P18 
12. “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问,答案不求一致。一般说来,杜诗这一句内涵更为丰富,因为除了交代史实外,还含有惋惜、痛心之感,而“莫将成败论三分”更侧重客观的评述。 
13.前“空剩”,后“空有”,答皆“空有”也对。杜诗中的“空”所营造的意境更为丰厚, 
“隔叶黄鹂”与“映阶春色”呈现了一幅盎然春意,但作者感受独特: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而好音无人来听,更具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的效果。其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较“南阳祠宇空秋草”更胜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