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逍遥游》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北冥有鱼    通    ,                     
(2)小知不及大知 通    ,                    
(3)此小大之辩也 通    ,                         
(4)而御六气之辩 通    ,                       
(5)而征一国者  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野马也,尘埃也                           
(3)未数数然也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腹犹果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虫子。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1)效 
①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 
②斯用兵之效也______________ 
③信者效其忠______________ 
(2)辩 
①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____ 
②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______ 
③两小儿辩日______________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怒而飞                          
(2)不过数仞而下                          
(3)绝云气                          
    (4)而后乃今将图南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6)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③而莫之夭阏者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⑦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而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而控于地而已矣                          
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3)则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时则不至                          
③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未数数然也                          
(5)以 
①以五百岁为春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奚以知其然也                           
(6)且 
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②彼且恶乎待哉                          
③且适南冥也                          
(7)于 
①彼其于世                          
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①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其名为鹏                          
③其负大舟也无力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7.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四、重要语句翻译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五、古代文化知识积累 
9.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它主要说明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 
B.仞:古代的计量单位,如山高万仞。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本文中的释义应从周制。 
C.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D.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时用来自称。 
  
  
  
  
答案与解析 
1. (1)“溟” 海。 (2)“智” 智慧。 (3)“辨” 区别。 (4)“变” 变化。 (5)“耐” 能。 
2. (1)旋风。 (2)游动的雾气。 (3)拼命追求的样子。 
3. (1)虽然这样。 (2)很饱的样子。 (3)古代泛称动物。 
4. (1)①胜任。 ②效果、功效。 ③献出。 (2)①通“辨”,辨明。 ②通“变”,变化。 ③争论、辩论。 
5. (1)形容词作动词,振奋。 (2)名词作动词,向下。  (3)形容词作动词,穿越。 (4)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5)名词作状语,向南。 (6)形容词作名词,景色迷茫的地方。 (7)使动用法,使……满意,使……信任。 
6. (1)①助词,的。 ②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代词,它。 ④动词,到,往。 ⑤代词,这。 ⑥代词,他,指宋荣子。 ⑦代词,他,指彭祖。 
(2)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就。 ③连词,表并列。 
④连词,表转折。 
(3)①连词,就。 ②连词,或者。 ③连词,那么。 
(4)①代词,这样。 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①介词,把。 ②介词,用。 ③介词,凭。 
(6)①连词,而且。 ②连词,还。 ③副词,将要。 
(7)①介词,对于。 ②介词,在。 
(8)①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②代词,它的。  ③代词,它,指水。 
7. (1)宾语前置句,“之夭阏”为“阏夭之”。 
(2)判断句,……者,……也。 
8. (1)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解析】 “野马”是喻体,须译出本体;句末“也”表示判断。 
(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宇宙的人,他们凭借什么呢?所以说:道德修养高的人忘掉自我而顺应万物,精神境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没有建功立业的偏见,圣明的人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解析】 “乘”:顺应。“御”:驾驭。“待”:凭借。“无己”:忘掉自我。“无功”:没有建功立业的偏见。“无名”: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9. D 【解析】 古人自称时称名,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