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教学反思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12-23  | 
 
 
 《黄生借书说》教学反思 
 
                                         孙英波 
 
初四第五单元的《黄生借书说》,是清代进士袁枚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作者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观点,鼓励年轻人勇于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努力学习。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能够翻译句子,进而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按照以往惯例,我会让学生事先做好预习工作:读课文、找词语、译句子、提问题等等,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学习。但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往往会因为时间紧、内容多等因素而忽略学生的预习工作,这样,他们预习作业的利用率就不高,从而导致思想上的不重视引起作业质量的逐步下滑。为此,我很着急,也曾多次地思考过,以寻求解决的良方。其实要确立一个研究问题,又引发了我的再思考:课堂上预习本究竟该如何使用才能最大发挥其作用?怎样的运用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与兴趣,进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带着疑问,于是我将预习本的运用作为本课的研究问题,对本堂课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成绩好坏兼顾。人人在每个环节的学习前先进行预习本的交流,再请一学生执笔记录下本组成员在预习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然后上黑板书写交流。六小组交流质疑后,大家继续看着黑板再寻找归纳应该掌握的内容。最后在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基础上,老师出示文本中重要的、必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录下来。明确、理解词义后,学生继续质疑,提出难以理解的语句,这样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下来,学生对于文章的疏通、文意的把握就比较容易了。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一次新的尝试。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得以发挥了,他们思考踊跃、积极,人人参与,表现出了较强的求知欲。这是一次尝试,尽管因为参与面广、时间紧等原因影响了进度的落实、目标的完成,但这堂课依然令我欣喜,他们的热情是高涨的、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这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安慰。当然既是尝试,必有可改之处,在同仁们的评课中我也收获不少,如在学生交流难点之后是否可以请其他小组同学来答疑;作为执教老师,该如何在批阅检查学生预习作业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可否提前一天让他们进行预习,老师可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等等……  
 
总之,本次上课方式的改变力在使学生们能通过新颖、活泼的课堂教学,重燃学习斗志,有信心继续做好预复习工作,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