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两篇短文,完成10-12题。(共8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    络绎不绝    精妙绝伦    悬崖绝壁 
B.月色入户    夜不闭户    安家落户    家喻户晓 
C.不以疾也    奋笔疾书    眼疾手快    大声疾呼 
D.步于中庭    邯郸学步    昂首阔步    步履蹒跚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理解:从此句中可知,三峡周围山峰耸立,高大连绵,因此身在其中是完全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 
【乙】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理解:句中“绝”“怪”“悬”“飞”等词语突出了三峡春季时山、树、水的特点,“清”“荣”“峻”“茂”等词语突出了冬季时山、树、水的特点。 
【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洒满庭院的月光比作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藻、荇,突出了月光的皎洁空明。 
12.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①,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②,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③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④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 
(取材于白居易《冷泉亭记》)                          
                                       材料二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⑤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⑦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⑧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⑨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⑩耶? 
(取材于柳宗元《石涧记》)   
                               
注:①[导和纳粹]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②[蠲(juān)烦析酲(chéng)]消除烦恼,头脑清醒。③[狎(xiá)]亲昵,亲近。④[矧(shěn)]况且。⑤[亘石]横贯的石头。⑥[阃(kǔn)奥]指内室深处。⑦[揭(qì)跣(xiǎn)]拎起衣裳赤着脚涉水。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荫]遮蔽。⑩[践履]足踏地,这里指足迹。 
自然景物,往往能触发人的万千思绪。三峡的林寒猿啸引发了渔者  ①  ,冷泉亭的自然风光令人  ②  ,承天寺的月夜触发了苏轼“  ③  ”的感慨,深藏山间的石涧也让被贬永州的柳宗元  ④  。 
  
  
  
答案: 
(三)(共8分) 
10.(2分)C 
11.(2分)丙 
12.(4分)①凄凉之情(悲伤的心情)     ②身心愉悦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④得到慰藉(感到开心) 
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