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4-23  | 
 
 
 南宁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比于人类能够直接感知并长期赖以生存的陆地,在地理知识和世界知识尚未充分发展的历史时期,海洋无法为人所认知,因而代表着未知和虚空。如中国文化名人屈原曾有震撼人心的《天问》,其中“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一句,将分布在我国东南的茫茫大海视作陆地缺损的虚无之处。若追寻最初字义,则会发现“海”的本义源自“晦”,取其昏暗晦黑之意。《释名•释水》有:“海,晦也,主承秽浊,其色黑而晦也。”《博物志》有:“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所指向的,是海的幽冥。 
    但海洋并非没有历史,海洋史作为一门学科,在近几十年中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海洋以其彼此连通的特性,使世界有了成为一体的可能。因此,海洋史被视作全球史研究的有效路径之一。 
    中国史研究先天缺乏关注海洋的动机。文明的形成、历史的面貌,和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地中海文明所面对的被海洋分隔的“破碎的”陆地不同的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我国以土地的广袤辽阔,以陆地的完整独立,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但不能因此忽视海洋。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在认识海洋、探索海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文明向东方、 |   |   
 
   
     
         
          | 标题: | 
          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28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