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2-04-20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一直在承担着的责任,就是对艺术的探索和对社会的关注。   ②在我们的记忆中,1949年以来,中国新诗的第一次“繁荣”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那是一次变异的繁荣,一次和社会发展一样病态的假繁荣,古典式民歌,口号加标语的颂歌范式,它带给中国新诗的只剩下绵长的伤害。由于这样的伤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诗歌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几乎成了“谈虎色变”。中国新诗真正鼎盛时期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中国诗人正是凭借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把艺术探索和社会责任的双重担当骄傲地扛在肩上。这个时期,诗歌重新回到艺术领域,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成汪洋之势覆盖了中国大地。食指、北岛、舒婷、杨炼、多多们“朦胧诗”的崛起,把许多具有中国意义的现代诗歌和许多优秀的中国诗人的名字送出国门,开始了与世界诗歌平等的对话。同时,诗人的社会责任担当回到真实,成为优秀的诗人们的一种自觉。一大批直击现实、掷地有声的作品让中国老百姓的眼里饱含泪水,心潮久久不能平静。熊召政《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叶延滨《干妈》、骆耕野《不满》等优秀诗篇,和中国社会的脉搏一起跳动,在中国社会引起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响。很显然,这个时期的诗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是对50年代那种担当的一次颠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担当,诗人只有具备了这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才能够赋予诗歌血肉和灵魂的力量。   ③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曾经和老百姓如此亲近的诗歌却让他们感到了陌生,滋养诗歌的这块土地也越来越不认识诗歌了,诗歌且战且退,已经退守到社会的边缘,渐渐失去了大众的认知和守护的热情。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诗人并不以为然,一些批评家认为这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社会分工细化诗歌必然受到的冷落,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诗歌真正走向纯粹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   |   
 
   
     
         
          | 标题: | 
          2022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 文件大小: | 
          122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