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6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1-27  | 
 
 
 桂枝香 金陵怀古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体会词的平仄诵读要领,把握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爱国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本词,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问题探究、自主合作探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配乐展示金陵(南京)古城照片。  配合语言描述:金陵古城,见证着历史的更迭与变幻。文人墨客,登高望远,看六朝繁华褪尽,生发出满怀的愁绪。发忆古之幽情,吟伤今之离恨,凝聚笔端,成就名篇佳作,经久长新。当金陵古城遇到王安石,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桂枝香·金陵怀古》。  请一位学生大声地诵读课文。  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回答课前预习作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投影展示:  二、了解作者,知人论词  1.作者作品。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世称荆公。卒谥文。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2.写作背景。  该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后,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廿年仕宦生涯,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3.文题解读。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此调为北宋新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创调之作。代表作有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等。桂枝,喻名贵的树木。  三、诵读诗词,把握情境  教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学生注意读音与节奏。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欣赏。  问题一  读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学生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词的上阕写词人登临送目所见的金陵秋景。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山河图。  词的下阕怀古、抒情。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问题二  你认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叹”。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通过描写金陵壮丽的景色,而引发词人怀古伤今之情。  四、精段细品,合作探究  请女同学齐读词的上阙。  探究活动一  你从“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在充满六朝兴衰悲剧气息的金陵故都城头,在伤感情绪十足的晚秋季节,词人登临送目,所感到的不是满地肃杀之气,而是一派生机勃勃;不是一片萧瑟衰败,而是高远明丽。这里没有一丝的颓废印象,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词人笔下的暮秋景象所以异于一般,正是词人精神与众不同的表现。  技巧点拨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此句写出了长江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澄江静如练”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 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运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词人先写远景,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请男同学齐读词的下阙。  探究活动二  你认为本词是如何从写景转入到抒情的?  以“念往昔”句作为过渡,紧扣上阙的秀丽江山美景,词人回忆过往,“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词人引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句加以点染,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探究活动三  谈谈你对“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中历史兴衰之感的理解。   对于秦亡的教训,杜牧曾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文人骚客登临山川只知慨叹朝代更迭,不能抛开荣辱,便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得出历史的教训。千百年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  词人通过对六朝相继覆灭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朝统治者提出了严正的警诫。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五、察景悟情,小结归纳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绚丽,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借六朝的衰亡表达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六、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课后有感情的诵读戴望舒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     2.背诵全词。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附 板书设计          
   |   |   
 
   
     
         
          | 标题: |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6 | 
         
         
          | 文件大小: | 
          62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