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导学案(公开课)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0-30  |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教学难点】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教法学法】自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选用】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补充。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渡荆门送别》,大家边读边体会,谈一谈两首诗的共同点。 
 
二、自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意。 
 
2、放录音,营造气氛,学生体会录音中的节奏及应强调的词语。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3、找出诗中的意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下: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4、找出诗中最欣赏的词语,从修辞、炼字、写作手法等角度简要赏析,小组评选之后班内展示。 
 
三、小组研讨 
 
1、交流上述意象、意境的心得。小组综合之后,班内展示。 
 
2、律诗四联分为起、承、转、合,分别讨论四联内容之后,讨论本诗是怎样体现这种关系的。 
 
3、讨论本诗与《静夜思》的相通之处。 
 
四、达标检测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      ,它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      。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五、课堂小结 
 
总结学生课堂表现及各小组分数,对课上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彰。 
 
六、作业 
 
将本诗改写成一则日记。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