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言文阅读 
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 
苑君璋,马邑豪也,以矫雄自奋。刘武周引兵寇,君璋曰:“唐以一州兵掇取三辅,所向风靡,此殆天命,非人谋,不可争也。太原而南多岩阻,今束甲深入,无踵军,有失不可偿,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南面称孤,上策也。”武周不听,使君璋次朔州,引众内侵,未几败,泣曰:“寝君言,竟至此!”即与共趣突厥。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约不死。君璋拒命,进略代州,刺史王孝德拒却之。满政劝君璋曰:“夷狄无礼,其可北面臣之?请尽杀其众以归唐。”君璋不从。而马邑困于兵,人厌乱,满政因众不忍,夜胁君璋,君璋奔突厥。满政以城归,诏拜朔州总管,封荣国公。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族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障虏赎罪。 
(节选自《新唐书·卷十七》)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又欲肆其西封              封:以……为疆界 
C.即与共趣突厥              趣:同“趋”,赶赴 
D.刺史王孝德拒却之          却:使……退却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而马邑困于兵 
B.吾其还也                       其可北面臣之 
C.失其所与                       不如连突厥与唐合从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君璋穷,乃降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B.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C.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D.武周死突厥/以君璋为大行台/统武周部/曲使郁射设监兵/与旧将高满政夜袭/代州不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苑君璋勇武矫捷,怀有长远谋略。他是地方豪杰,以雄健自励;在刘武周起兵攻唐时,他加以劝谏,认为天时地利不合,主张亲和突厥与唐,称帝为上。 
B.苑君璋受命突厥,拒绝唐使招降。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他为大行台,在夜袭代州一役中失利,唐高祖派遣元普招抚他,赐予优待的铁券,他没有接受。 
C.苑君璋处境困窘,依然执迷不悟。他退保于恒安时,部下叛离很多,势孤力单之下,被迫降唐,但颉利的招抚又让他改悔,不听苑孝政劝谏,又依附突厥。 
D.苑君璋率部归唐,终为一代重臣。他看见颉利政局混乱,审时度势,率部归降唐朝,并打败追兵;入朝后受到封赏,有熟悉政事的天分,得到贤能美称。 
17.翻译句子。 
(1)把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未几败,泣曰:“寝君言,竟至此”。 
(2)翻译如下课内文言句子。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答案】 
13.B 
14.D 
15.B 
16.B 
17.(1)①外交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②不久战败,(刘武周)哭着说:“不听您的话,最终落到这个地步!” 
(2)①我所喜好追求的的是自然规律,超过技术了。 
②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丢弃的到处都是。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封:以……为疆界”错误。封:疆界,边界。句子翻译为: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对,对于/介词,被。 
B.其: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怎么。 
C.与:动词,结交/连词,和,跟。 
D.乃:副词,于是,就/副词,于是,就。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统率刘武周的部下,派郁射设监视他的军队,(苑君璋)与旧将高满政在夜间突袭代州,未能攻下。 
“突厥”作“以君璋为大行台”的主语,意思是“突厥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部曲”为专有名词,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B.“在夜袭代州一役中失利,唐高祖派遣元普招抚他,赐予优待的铁券”错误,选项张冠李戴,苑君璋夜袭代州后,唐高祖所派使者在文中没有提到姓名,攻克马邑后,唐高祖才派遣元普赐苑君璋金券。原文是“夜袭代州,不克,高祖遣使招之,赐铁券”“君璋引突厥攻陷马邑,杀满政,族其党,乃去,退保恒安。其部皆中国人,多叛去,君璋穷,乃降,自请障虏赎罪。高祖遣雁门人元普赐金券”。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①行李:指使者;共:通“供”,供应;乏困:作名词,缺乏的物资。 
②未几:不久;寝:止、息,这里字指没有听从;竟:最终。 
(2)①道:天道,自然规律;进:超过;技:具体的操作技术;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翻译时注意体现出来。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逦迤:到处都是。 
参考译文: 
【甲】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缺乏的物资,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 
【乙】 
苑君璋,是马邑郡的豪杰,以矫捷勇武自我激励。刘武周率兵进犯唐朝,苑君璋说:“唐主凭借一州之地的军队,收取三辅之地,所向披靡,这大概是天命所归,不是人谋所致,不能与他争锋。太原以南地多险阻,如今轻装疾进,深入(唐朝)腹地,没有跟随其后的部队,万一有失后果难以补偿,不如联合突厥、唐朝,南面称王,方为上策。”刘武周没有采纳(苑君璋的建议),派遣苑君璋驻扎朔州,率领军队侵犯唐朝,不久战败,(刘武周)哭着说:“不听您的话,就落到这个地步!”随即(和苑君璋)共同前往突厥。刘武周死后,突厥任命苑君璋为大行台,统率刘武周的部下,派郁射设监视他的军队,(苑君璋)与旧将高满政在夜间突袭代州,未能攻下。唐高祖派遣使者招抚他,赐予铁券,约定不杀他。苑君璋不接受朝命,进犯代州,刺史王孝德将其击退。高满政劝告苑君璋说:“夷狄没有礼节,怎能臣服于他们?请杀尽突厥的士兵来归附唐朝。”苑君璋不听从。马邑被兵祸困住,人心厌乱,高满政因众人不满,夜里逼迫苑君璋,苑君璋逃奔到突厥。高满政以城归朝,(高祖)下诏任命他为朔州总管,封为荣国公。苑君璋带领突厥兵马攻陷马邑,杀害高满政,诛灭了高满政的党羽才离开,退兵把守恒安。苑君璋部下都是中原人士,大多叛离他,苑君璋陷于困厄,于是投降,自请抵御北方的敌人来赎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