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4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6-12  |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思维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2.语言目标: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 
3、思想目标:对工匠精神给予肯定。 
学习过程: 
一、	知识链接: 
新闻评论 
1.	概念: 
新闻评论是媒体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特点: 
(1)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3.撰写方法 
(1)要读懂材料。了解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情节,把握精神实质。 
(2)要评在点上。点评的篇幅要小,一定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做到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不可分散,切忌什么都想评。 
(3)要评得有理。好的点评应该做到以礼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 
(4)要评得生动。点评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索,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1)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5.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二、工匠精神 
1.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 
“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天折了,路要步 -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2.	释义: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2016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知识点二 写作背景 
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请阅读课文,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填写在下面 
 
2.释义 
雍容: 
旨归: 
雕虫小技: 
离群索居: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不谋而合: 
废寝忘食: 
臻于至善 
出类拔萃: 
超今冠古: 
 
知识点四 内容解读。 
1.	结构:(归纳各段的段意,并把课文分成3部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小结: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段,                ; 
第二部分为第(   )到第(   )段,                         
第三部分为第(    )段,                                     
2.	论证思路: 
 
知识点五    理解重要句段 
1.	如何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的内涵? 
 
 
 
2理清行文思路 
 
 
 
2.	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点拨: 
(1) 
 
 (2) 
 
(3) 
 
(4) 
 
3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尤其重要,那么,在企业中,“工匠精神”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四、写作技法:排比造势 
本文善于运用排比句,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强化了语言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令文章更有说服力。 
 
作用: 
 
 
例句赏析:“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这句话。 
 
五、迁移练笔 
请运用排比手法,写一个议论性的语段,200字左右。 
 
 
 
 
 
 
 
 
答案: 
1、答案 ①炉火纯青的技术 ②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③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④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⑤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⑥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2.释义 
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旨归:主旨,要旨。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离群索居:离开大伙儿,孤独地生活。 
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与“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区别。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注意与“鬼斧神工”的区别。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致。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指做到极致。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离群索居: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超今冠古: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  
 
知识点四 内容解读 
3.	结构: 
第一段: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引出工匠精神 
第二段:匠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从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第三段:工匠精神是改变现实的力量;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第四段: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第五段:我们的时代面貌,取决于我们的表现。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段,引出话题,提倡工匠精神; 
第二部分为第二到第四段,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 
第三部分为第五段,倡导工匠精神,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总结全文。 
4.	论证思路: 
本文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寻因溯果,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 
这篇新闻评论围绕“工匠精神’展开,通过事实论证、道理论证等方式加以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设置情境,任务情境: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知识点五    理解重要句段 
1、点拨: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2  
点拨:本段共6句话,按意思可分为三个层次:第1、2句是第一层,解释“匠”的含义,提出本段的论述重点;第3句是第二层,谈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3句是第三层,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3.	点拨: 
(1)敬业。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2)求精。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3)专注。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4)创新。“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中国要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4、 
观点1: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最终,以高标准的产品获得众多用户的青睐。 
观点2: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外国式管理,是要学习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观点3:工匠精神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第三,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观点4:工匠精神在员工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有关。 
四、 
运用排比手法的效果如下: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到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例句赏析: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五、迁移练笔 
答案示例:青蒿素是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守着清贫耐着寂寞带领团队辛勤劳动的结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南仁东专注二十三年用心血铸就的“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工匠们用智慧和劳动创造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他们用行动弘扬了工匠精神,用实干践行了劳动精神。  
 
 
 
 |   |   
 
   
     
         
          | 标题: |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导学案4 | 
         
         
          | 文件大小: | 
          12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