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赏析与仿写
  | 
 | 
作者:3290044809dyl  上传者:3290044809dyl  日期:21-01-10  | 
 
 
 《背影》赏析与仿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借助“意象”写人写事的方法。 
2、练习综合运用铺垫、蓄势、烘托等手段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跳读,精读,朗读,诵读加深课文理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引导学生研讨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通过文本赏析与学生习作探讨、课后练习加强写人记事作文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感受、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赏析与仿写 
 【教学难点】 
 捕捉决定性的瞬间:意象。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百年前的“五·四“时期,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切要务全在救亡图存,那是一个反传统的年代,那是”矫枉“不惜”过正”的年代,那是一个“打死父亲”的年代。 
这时,《背影》发表了—— 
二、赏析《背影》 
1、《背影》最成功之处在哪里? 
在“满街走着坏爸爸”的年代里,写了一个“好爸爸” 
     2、《背影》成功之处有哪些? 
、选取“背影”这个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背影”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全力抒写父爱,显露了作者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 
、离“我”有一定距离的背影,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含不尽之意于背影之外,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 
、父爱不易体察,“背影”让人良心发现,感知了父爱,引得读者都联想起父爱。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动了,心灵净化了。 
、“背影”是为儿子勉为其难的形象,是慈父形象的定格, 
凝聚了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是全文的焦点。 
3、跳读课文,找出“背影”,说说这篇散文是如何突出“背影”这个意象的? 
、以“背影”为题,非常显豁地突出背影。 
、以“背影”开篇,意义非常,悬念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 
、买橘子的“背影”特写,是慈父形象的定格。 
、话别后伫望远去的“背影”,百感交集,是对父爱的深切感知。 
、结尾泪光中的“背影”像一尊塑像矗立起来,完成形象定格,永存读者心中。 
    ***划出文章描写“背影”的语句,仔细揣摩,朗读,诵读。 
4、铺垫 
*默读二、三两段,说说它的作用? 
     这两段交代了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5、蓄势 
*默读四、五两段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在文中的作用? 
①父亲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嘱咐,很仔细 
②尽管有事,终于决定亲自去送; 
③忙着照看行李。向脚夫行小费,讲价钱。 
④给“我”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⑤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作用:为下文写“背影”,写父爱铺垫,蓄势 
6、烘托 
*第五段“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我那时真太聪明了”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 
、这是作者的一再自责,“太聪明”就是半生半熟的状态,真正成熟了才是真聪明,真聪明才能理解父辈的行为方式,不去计较父辈的行为方式,才能感受父爱。 
、为下文发现背影,感知父爱作铺垫,蓄势。 
7、精读课文第五段,完成下列填空 
我看见他_____着黑布小帽, ____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__ 到铁道边,慢慢_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__过铁道,要__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8、在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作者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9、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父亲的语言,细细品味它们所传达出的感情。 
①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②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③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④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⑤ 进去吧,里边没人。 
三、写作技巧归纳 
1、捕捉决定性的瞬间:意象。 
2、铺垫与蓄势。 
3、烘托。 
4、让人物“活起来”。 
5、处理好感情的切入点,激发点,凝结点。 
四、探讨学生习作 
《父亲的皮带》 
五、布置练习 
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动过,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次长谈也许……请你把你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先来。 
注意:1、运用“意象” 
2、用上铺垫、蓄势、烘托等写作手法。 |   |   
 
   
     
         
          | 标题: | 
          《背影》赏析与仿写 | 
         
         
          | 文件大小: | 
          20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3290044809dyl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