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11
  | 
 | 
作者:moranli686  上传者:moranli686  日期:20-09-19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康荣一中  李金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C:了解孟子及孟子思想,积累常用文言词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B: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观点。 
A:反复诵读,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理解文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理解文章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和”思想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观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背诵《论语》十二则 
二、导入新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诵,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 
2、理解'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三、孟子及《孟子》简介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他生活在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战国时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大力宣扬“仁政”。言为心声,就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理解孟子的思想,感受孟子的文采吧! 
四、新课学习 
(一)整体感知 
1.师范读(出示朗读注意事项) 
2.师生共读 
3.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文章论述的中心是什么? 
4.学生解答教师追问补充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出示翻译步骤) 
2.学生提出疑难 
3.重点和难点检测 
4.在全面理解课文后,再次朗读课文(对组PK形式) 
(三)能力提升 
1、课文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了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中哪些词语能够突出证明“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 七里 环而攻之 
2、第二个事例中,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排比句,来强调守城方占有地利优势,结果如何呢?为什么呢? 
(四)总结提升 
1、作者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最终目的是要宣扬他的政治理想——实施仁政,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得道”。“得道”就可以“得人心”,就可以得天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2、再次品味朗读课文 
五、拓展反思 
结合历史和现实,再举出一个事例阐述“人和”思想的重要性。 
(教师的例子: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六、作业布置 
1.	熟读并默写全文,自查错误然后改正。 
2.查找有关”人和”思想的名言警句,抄录在周记本上。 
七、尾声: 
在朗读课文声中结束本节课学习 
附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 
               人和——众人团结一致——胜利 
               地利 
 |   |   
 
   
     
         
          | 标题: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11 | 
         
         
          | 文件大小: | 
          8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moranli686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