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一、         文学常识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齐物论》等。 
二、         基础知识 
1、  生字难字(略) 
2、  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鲲:传说中的大鱼。            鹏: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徙:迁移。 
志:记载。              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抟:盘旋。 
扶摇:旋风。 
去:离开。 
生物:指有生命的东西。 
以息相吹也。息: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去以六月息者。息:气息,这里指风。 
苍苍:深蓝色。 
正色:真正是颜色。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 
吹:吹拂。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表示选择,是……还是……。 
亦若是  是:这样。 
三、         结构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本文是节选一小段。它的中心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与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这是一种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在庄子看来,即使是大鹏,也算不上逍遥,因为他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达到自己的意愿。而只有因循自然而游于无穷时空中,才是真正的逍遥。这在现实社会中即意味着,消除自我意识,无所作为,无所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四、         写作手法 
 略 
五、         习题练习 
1.作者细细描写鲲与鹏的形体之大,有怎样的用意? 
它们虽然体形巨大,表面看起来自由自在,实则仍需借助风的力量才能腾空而游,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 
2.作者为什么要引用《齐谐》一书中的话? 
对鲲鹏之事补充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你怎样理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的内容? 
天空是那么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向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人往上看天,与鹏往下看人,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角度不同,可见鹏与人一样都受到了限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4.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5.用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这样写,在选材上有何特色?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意境广大。 
6.如何评价本文?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本文是节选一小段。它的中心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与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这是一种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