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教案3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3-09  | 
 
 
 7* 溜 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锱铢、迟疑、盘桓、千钧之力、战战兢兢”等词语。 
2.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简述故事内容。 
3.学习本文用简洁的语言、精练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安排学生诵读课文。小说语言精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描绘的情节和场景。 
2.通过合作研究探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仔细体会并深入理解小说语言的运用之妙。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研讨交流,进一步把握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从而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知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勇敢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生字新词,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用简洁的语言、精练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溜索”并作简介)溜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通常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的态势。渡河者把皮带或绳索系于腰间,绳上挂以铁制滑轮,借倾斜之势滑过河。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溜索是交通不便的临江山区人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类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一种不畏艰险、勇猛顽强的山地性格的写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山区的大部分溜索已为桥梁所取代,只有极少数边远地区仍在使用溜索。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展现的就是怒江大峡谷中一群靠溜索过河的马帮汉子。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作家、编剧。其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对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腮(sāi)     	呕(ǒu) 
跺(duò)	绞(jiǎo) 
鬃(zōng)	脑髓(suǐ) 
一睹(dǔ)	滇西(diān) 
驮子(duò)	锱铢(zī zhū) 
黏汗(nián)	盘桓(huán) 
顷刻(qǐng)	蓦地(mò) 
战战兢兢(jīng) 
 |   |   
 
   
     
         
          | 标题: | 
          《溜索》教案3 | 
         
         
          | 文件大小: | 
          18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