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3-07  |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话题1新青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3年《人民日报》以一篇评论《莫让青春染暮气》表达了对当代青年人“早衰”的担忧,批评年轻人“先是怀旧”,“再是叹老”,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变得暮气沉沉。 
 
 
短短几年时间过去,在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首次设立的“党代表通道”让大家耳目一新,在这些亮相的代表中,接近半数的青春面孔尤其令人关注。 
 
 
有承载中国飞天梦想的景海鹏,有在体育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家争得荣誉的吴敏霞,有被誉为“中国克隆技术的第一发明人”的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杜玉涛,有驾驶先进战机翱翔蓝天担负保家卫国重任的女飞行员刘文力,有扎根基层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做出贡献的祁剧演员肖笑波…… 
 
 
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重大政治论断则让大家见到了新时代青年正在承载起的被寄予期望的重大担当。 
 
 
是哪些因素让青年一代快速成长?作为新时代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观察、认识和感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阅读分析材料,结合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思考,来审题立意,主要是论述对当前青年一代特征的认识和看法。 
 
 
新时代的新青年有着以下特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活力、敢拼搏、敢为先、能创造、能笃行…… 
 
 
而促使他们不断快速成长的不只是他们自己的努力,还有外界的关注和平台搭建,如国家民族的期望、社会的关注和包容、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提供的创业创新舞台等。 
 
 
考生应该写出这些因素与新青年特征的关系,不能单独写这些话题,不然容易流于套作。 
 
 
话题2贫困生的高消费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小刘是一名建筑设计专业的大四学生,今年他在老家进行贫困生建档立卡登记后,按照规定可申请6000元助学金生活补助,他准备从中拿出3000元购买一台电脑,用于专业课学习。 
 
 
但在审批时,学校却以“能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他发补助款。而学校依据的《高等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为2007年制定,至今已经有10年的时间。 
 
 
你怎么看待学校的做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参考立意: 
 
 
政策的执行要与时俱进; 
 
 
贫困生认定工作既要制定硬杠杠,也要软倾斜; 
 
 
凡事“一刀切”是懒政思维,应该摒弃。 
 
 
(2)解析 
 
 
学校的依据已经是10年前的文件,这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笔记本电脑早已从“高档”物品,成为“经济适用”物品。再拿是否拥有笔记本电脑作为贫困生认定的硬杠杠,确实有点不合时宜。 
 
 
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而其中的难中之难就在于,贫困线上下浮动同学的认定。所以要灵活处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话题3义与利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 
 
 
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审题立意 
 
 
(1)谈对“利”的思考; 
 
 
(2)谈对“义”的思考; 
 
 
(3)对“义”与“利”,二者皆谈。 
 
 
不论从哪个方面谈思考,都应辩证的分析问题,不能绝对的谈“利”忘“义”,也不能只是讲“义”而忘记利益。 
 
 
话题4哲理寓言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命运不能选择,但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五则材料,都充满哲理。或劝人奋进,或启发人们面向阳光,都发人深省。 
 
 
第则材料可以喻指人们的心态和根基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则材料的道理和第则材料的辩证关系。第则材料旨在说明客观的命运与主观努力的关系。 
 
 
第则材料的道理与第则材料的道理接近,强调以主观努力去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 
 
 
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可有以下组合方式: 
 
 
(1)两则可以合为一组,警示人们必须要有深厚的生命根基,否则无法结出生命之果; 
 
 
(2)两则可以合为一组,强调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以弥补客观现实给我们造成的生活缺陷; 
 
 
(3)第则可以试着与两则组合或与两则组合,但必须能自圆其说,不能生拼硬凑。在引用名言时要与上下文水乳交融,不能生硬插入。 
 
 
话题5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倒车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 
 
 
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道歉信包着身上全部的311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 
 
 
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以上事情,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本文可以写成任务驱动作文一一就事论事;也可以写成新材料作文。 
 
 
材料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叙述的是陈奕凡不慎撞坏宝马车后,留道歉信和仅有的311元现金。后半部分叙述车主薛战民发现道歉信和钱后深受感动,将钱退还陈奕凡并决定资助他上学。 
 
 
写此作文,可以从陈奕凡角度立意,亦可从薛战民角度立意。 
 
 
(1)陈奕凡不慎撞坏宝马车,他没有逃,而是留道歉信和身上仅有的311元钱作为补偿。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如此立意:担责意识、诚信、正能量、高尚的品德、穷有信等。 
 
 
(2)车主面对被撞坏的宝马车和道歉信,没有动怒,而是感动,宽容了陈奕凡的过错,并决定资助其上学。 
 
 
人的一生中,最大的炫耀不是你的财富,也不是你的精明,更不是你的手段,而是一种简单的理解和体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如此立意:正能量、宽容、富且仁、理解、体谅、对诚信的激励等。 
 
 
(3)也可以从“褒奖诚信,也要适可而止”这个角度立意。 
 
 
陈奕凡的诚信固然是诚信的好榜样,薛战民的行为的确让人叫好,但是褒奖诚信要有度,否则会给人一种“讲诚信必有好报”的错觉,考生可以从这个层面展开讨论。 
 
 
审题训练 
 
 
看了上面的5篇立意,同学们快来练练手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李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天下大同。(费孝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