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基本常识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2-20  |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环境   
(一)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形象;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作品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   
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三、故事情节   
(一)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情节构思   
1、叙述方法: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情节安排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4、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来源:学科网]   
    (2)写景法。   
作用有:①设置悬念,吸引阅读;   
        ②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奠定情感基调   
        ③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情节等;   
④引出人物;   
        ⑤暗示小说的主题。    
5、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结尾作用:①使情节更加完整,丰富内容,结构完整;   
          ②塑造人物形象;   
          ③深化主题。   
(三)情节作用:   
1、看位置(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末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   
2、塑造人物形象;   
3、表现主题。   
(四)语段作用:与散文同。   
四、人物形象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手法为“衬托”)②环境衬托,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的或社会的)来烘托性格。    
2、小说人物性格特征:特征,分析。   
人物性格特征常用词:勤劳,美丽,纯朴,节俭,善良,勇敢,机智,有勇有谋,幽默,淡泊名利,舍己为人等。[来源:学§科§网]   
3、次要人物的作用:①衬托主要人物;②线索人物;③暗示主题;④“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以“我”的口吻讲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可性度。   
五、主题   
(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六、语言特色   
1、语体角度(如:书面语、口语化、方言、文言等)   
2、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华丽典雅、幽默风趣、刚健雄浑等。   
七、标题   
   1.小说标题的含义或意蕴   
  ①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   
  ②分析标题的深层含义(联系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理解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③分析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如双关、比喻、反语、反问、引用等)。   
   2.小说标题的作用   
  ①结合主旨看,标题是否有双关、象征、暗讽、对比等作用,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②结合结构看,通读全文.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标题具有统领全文、贯串全文、充当线索的作用。   
  ③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   
  ④结合环境看,标题是否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⑤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标题是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   
  ⑥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散文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或意蕴   
 (一)考点: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1、富有深意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二)解题思路: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分析语境义,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分析情感(主旨)   
            2、抓关键词+分解句子(为什么)+分析情感(主旨)   
            3、点明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效果+分析情感(主旨)   
【题型二】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答题思路:   
       1、内容上:(看具体内容)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   
   2、结构上:(看语段所处位置);   
   3、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情感)。   
 (二)内容上的作用   
  ①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   
  ②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来源:学&科&网]   
  ③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结构作用常使用的术语(小说、散文通用)   
(1)开头:   
 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   
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来源:学科网]   
(3)结尾:   
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   
①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②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③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④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⑤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题型三】鉴赏艺术手法类   
(一)表达方式:   
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和抒情。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常用的描写方法: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   
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   
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来源:Z.xx.k.Com]   
(二)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反复、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双关、引用等   
(三)常见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借景抒情等。          
(四)谋篇布局技巧: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等。   
【题型四】鉴赏语言   
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修辞手法的选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4、语言的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