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11-08  | 
 
 
 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年10月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檀(tán)香刑》之后,文坛翘(qiáo)楚莫言对西方话语开始怀疑。于是,大量来自方言、民间艺人的词汇进入他的小说,他要恢复语言中那些被文化与教育删除的枝蔓(wàn)、味道。 
B.我国改革已进入攻艰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wàn)的勇气、风凰涅磐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痼(gù)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 
C.七十年卧薪尝胆,中华民族挺起了脊(jǐ)梁;七十年奋发图强,中华儿女谱写了诗章;七十年砥砺前行,神州大地硕果累累(léi);七十年携手并进,中国梦播下了新希望。 
D.观摩郎朗给孩子上钢琴课,可以感受古典音乐世界多彩的模(mú)样。郎朗的演奏具有与大众交流的感染力,但这种外向性又与古典音乐精神上的超凡脱俗相悖(b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尼采的紧张、繁复、多致的意象,把世俗的道德和庸凡的态度涤荡无余。他交响诗般的叙述,露出精神的晨曦,照耀着昏暗的世界。尼采文本对于鲁迅而言是一种天启般的存在,中国儒学文献的温吞、自恋、缠绵之语都相形见绌。鲁迅在这里看到了绕开儒家资源、建立新的文学与生命哲学的可能性。【乙】徐梵澄看出了鲁迅借用尼采的本义:那么,也要将旧道德的标杆打破,将那些伪君子——尼采所斥的菲利士人——的假面具揭开,重新估定新的价值,也寄希望于行动性的实际革命者。” 
这个看法是对的,对于期待文化变革的鲁迅而言,儒学之外的资源的引进,恰恰是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丙】中国人那时候的急务不是因循守旧,而是求新。“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正是鲁迅的梦想。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形见绌     B.本义      C.恰恰     D.因循守旧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   |   
 
   
     
         
          | 标题: | 
          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1838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