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5
  | 
 | 
作者:yinghua3025  上传者:yinghua3025  日期:19-10-07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4 
教学目标: 
1、提升朗读能力,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欣赏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了解品诗的方法。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昂扬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体会诗歌意境,了解品诗的方法。 
3、体会诗中洋溢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确定目标  
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体会诗歌意境,了解品诗的方法。 
3、体会诗中洋溢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4、进一步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三、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不会读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师正音:  
白草折zhé 即飞雪 jí 散入 sàn 锦衾薄 qīn 冷难着zhuo 掣 chè  
师指导生划分节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3.听配乐范读,提醒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 
4.师指导生齐读课文。 
5.题解:  
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回答,师点拨: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三、译一译,知内容。 
1、在预习的基础上,继续口头翻译全诗 
示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结冰百丈,裂纹纵横交错,万里长空凝聚着阴暗的愁云。 
3、概括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 
明确:狂风卷地天降暴雪、军中苦寒、冰天雪地、帐中饯行、东门送别。 
四、品一品,入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品诗的方法,所谓品诗,就是品评欣赏。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鉴赏:品字词、赏意境、析手法、悟感情 
 1、品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品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用拟人的手法,写云的昏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诗人为送友人而产生的愁闷的情绪,为饯别渲染了气氛。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的本体是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洁白,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做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 
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 
5、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雪景的哪些特点?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坡行》)。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 
咏雪——奇美  奇寒 奇特 
五、悟一悟,懂感情。 
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设宴饯别   情深义厚 
 ②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中送别   依依不舍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依依惜别   难分难舍 
2、品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3、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4、写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选取的意象“春风、梨花”给人春意融融生机盎然的感觉,这和送别的主题,是否协调呢? 
2、资料助读。 
①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 
②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别董大》 
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师点拨:前两句都写得较伤感;唐朝大多数的送别诗洋溢着乐观精神,并不伤感。 
3、了解岑参。教师:在这奇冷的冰雪天气里送别友人,本应该是一件凄凉悲伤之事,然而作者却借助对边塞雄奇瑰丽景色的描绘,将戍边将士之别衬托得雄浑悲壮。边塞雪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此的雄奇、壮丽。这是为什么呢,  
师出示背景资料:  
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因而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他曾在诗中写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因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 3 -  
师提问: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认为岑参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讨论,回答:岑参是一个热爱国家、有强烈报国之志的人,他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实现人生抱负。他心胸开阔,气概豪迈。  
板书(六)英雄气概  
教师:在大唐盛世,像岑参这样胸怀壮志的文人还有许多,他们投笔从戎,驰骋疆场,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有诗为证:(屏显,生齐读)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多年的边塞军旅生活经历,其诗多写奇特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4、了解盛唐诗歌的风格。 
   唐朝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渴望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塞奇伟的风光、紧张的军旅生活和报国立功的豪情。“雄壮浑厚”便成为盛唐诗的风貌特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写雪景   叙送别     抒依依惜别、乐观之情 
赏画面之美              
品用词之妙          
析写法之当              
悟感情之真              
入景、入境、入情 
 |   |   
 
   
     
         
          | 标题: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5 | 
         
         
          | 文件大小: | 
          20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yinghua3025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