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练习题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9-23  | 
 
 
     第七课: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克劳斯•冯•克利青 
作者简介: 
克劳斯•冯•克利青,1943-----)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1985年他因于1980年2月5日在格勒诺布尔高强度磁场实验室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础积累: 
啧啧(zé zé):1、舌声表示赞叹;2、形容咂嘴或说话声。 
咀嚼(jǔ jué):用牙齿慢慢磨碎食物。 
搁置(gēzhì):放下、停止进行,如:这件事很重要不能搁置。 
 难 以 置 信 ( nán yǐ zhì xìn ):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信。 
 蔓延( màn yán  ):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火势在不断蔓延 
摞( luò )                      遗传( yí   chuán ) 
腐蚀(  fǔshí )               瑕疵( xiá cī ) 
松弛( sōng chí )         羹匙( gēng chí ) 
譬如( pì rú  )             颤悠悠( chànyōu yōu) 
思考探究: 
一、 阅读课文,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简要回答: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 
答:布丁的分子互相结合的不是很紧密,并且很快便又相互分离。石头的原子互相之间颇有好感,他们相互紧挨着并构成一个由几十亿个原子组成的有规律的排列好的阵容。 
二、布丁软,石头硬,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现象。作者从这个现象出发想说明什么中心问题?以《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答:1、作者想说明各种东西的特性从哪儿来的? 
 2、更能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三、探究文章的写作思路,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本文的写作思路是“说明现象——解释原理——实际应用”,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答:文章刚开始把布丁在口中的感受与吃点心吃到硬李子核的感受进行区别,然后提出什么是软?什么是硬?以布丁和石头为例解释其原理,最后实际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2、文章三、四两段写到德谟克利特和牛顿,如果去掉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 
答:使文章显得较枯燥,没有权威性,没有说服力。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