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聪颖(yǐng)   篆(zuàn)      休祲(jìn)     箪(dān)食壶浆 
B.愧赧(nǎn)    纶(guān)巾    拘泥(ní)     屏(bǐng)息敛神 
C.菌(jùn)子    娉(pīng)婷    发怔(zhèng)   间(jiān)不容发 
D.翘(qiáo)首   绸缪(móu)    肉糜(mí)      笔耕不辍(zhu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凝视    默契    锐不可当    自出心裁 
B.蓦然    气慨    雕梁画栋    郑重其事 
C.狼籍    喧哗    走投无路    恍然大悟 
D.婆娑    停滞    消声匿迹    殚精竭虑 
3.下列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一书,作者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B.过去见一位作者外出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轻描淡写,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C.山陡谷深,悬崖万丈,涛声轰鸣,一根索子扯住两岸石壁,此情此景令牛马战战兢兢,而马帮汉子们却无所畏惧。 
D.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短视频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9年,中国人平均每天刷短视频约38分钟左右。 
B.在戏剧表演前,司职导演的人要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仔细阅读剧本和相关材料,并对演出做出整体设计。 
C.我们鉴赏文艺,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所以只要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D.南飞的大雁们知道,从黎明时分到夜幕降临,无论是在沼泽地还是在池塘边,都有无数瞄准它们的猎枪。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自以为的“已知者” 
②所以语文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 
③自然科学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未知到已知 
④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 
⑤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A.③①④⑤②           B.③①②④⑤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②③①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散文《合欢树》等。因长期与病魔抗争,他的作品带有特殊的气质。 
C.郭沫若1942年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只写了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剧共分五幕,我们课本节选的是该剧本第五幕的第二场。 
D.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在《等勃朗峰》一文中,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用多变的笔法,妙趣横生地记叙了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 
7.对下面这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词一开头即写梦中所见景象,上片前两句词人借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意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這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B.“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在幻想的境界中,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 
C.下片开头“报”字紧承上片“问”字而来。答语中既有对日暮途穷的叹息,又有对自己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嗟怨,幽怨凄侧,深得婉约词风三昧。 
D.“九万里”以下三句写出词人希望自己能像大鹏一样远走高飞,化用了《庄子·道遥游》中的典故,反映出词人对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篆(zhuàn)章;  B.拘泥(nì);  D.笔耕不辍(chuò)。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B.气慨—气概;  C.狼籍—狼藉;  D.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B.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C.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D.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故选B。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应删去其一;  B.语序不当,应将“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和“仔细阅读剧本和相关材料”调换位置;  C.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只要”改为“只有”。  故选D。  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语段论述的观点是语文教师应使学生从已知到未知,③①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自然科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做对比,引出语段话题,故应放在开头;④⑤两句具体论述为什么要使学生从已知到未知;②句总结上文,应放在最后。故选A。  6.B  【解析】  【详解】  《我与地坛》不是小说,是随笔散文。故选B。  7.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