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想象与联想的特点、类型;学习想象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写作时运用想象虚构的兴趣。[中*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一个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但你的汽车只能再容得下一位乘客,你会选择谁?理由是什么?2课时。 
示例: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人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待公交车的到来...... 
注意:在你思考的同时已经有了联想与想象的参与。 
二、知识探究 
1、观看法国依云矿泉水的广告,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小故事,观察并归纳出联想和想象的本质特征。 
根据学生的归纳,结合一些有趣的图片总结出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2、什么是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它包括下面几种类型: 
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 
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 
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 
因果联想 ,由因而果,由果而因。 
3、判断下面的联想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③冰心《荷叶母亲》 由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想到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 
④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⑧看到他,使我联想起许多往事。 
⑨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⑩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都大家隔膜起来。 
4、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     类别:一是把文章、图 画、音乐等材料通过思维形象地再现出来的想象,叫再现想象;二是独立地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而创造出的新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5、联想与想象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联想由此及彼,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联系:联想中有想象的成分, 而根据一定的目的,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创新的想象过程,更不能没有联想。所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想象;而谈联想时,实际上也往往包含着想象。 
我们由鸟的飞行想到飞机的飞行,是联想还是想象?(联想) 
我们看到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想到飞机上的许多人可能正俯视着大地,这是联想还是想象?(想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想象和联想比较,想象更着重于创造、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三、技法指津 
1、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方式1:由此及彼。比如由“﹌”想到绳子、大海的波涛…… 
 由“○”想到镜子、月亮、数字等。 
方式2:形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比如由“﹌”想到曲折的人生道路、学习成绩的起伏波动;由“○”想到家人的团圆、故乡的思念等。 
2、练习:运用以上两种方式,由“白纸”生发想象和联想。 
示例: 
由此及彼:白纸——视觉——草原哈达的纯洁 
白纸——听觉——森林伐木的凄怆 
白纸——触觉——树干干枯而沧桑 
白纸——嗅觉——林木葱茏的清新 
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白纸——书本——人类文明的传承 
白纸——光秃的山野——关注生态、生存的问题 
小结: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程。由一点出发,向多个角度想象,这个彼可以是具象直观的画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不同的是联想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3、拓展训练1:由圆圈里的问号你想到了什么? 
示例:圆代表自划的一个小天地,每天画地为牢,势必孤陋寡闻,满脑子装的怎能不是大大的疑问号?  
有人说脑袋大的人聪明,可这个人偌大一个头脑,并不见得怎么聪明,因为他不学无术,脑子里除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号,什么也没有装下。  
从这幅图我看到了一个爱动脑子的同学,遇到事情总要问一个为什么,这种敢于质疑问难的作法不值得我们学习么? 
拓展训练2: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似乎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 
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 :“……”。 
问1:你猜这个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样的话? 
(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问2、为什么路人看了这句话都比较愿意给乞丐献上自己的同情和施舍? 
(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人们盼望严冬早日消逝,春天早日到来,诗人写的“春天就要来了”就如同报晓金鸡的第一声高啼,引发人们对春天的憧憬和遐想,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紧接着写的“可我不能见到他”真切地表达了乞丐痛苦、不幸、无比失望的情感,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乞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于是就唤起了人们的同情、怜悯和关爱。) 
四、感悟要领 作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要求。 
    出示四个片段,学生齐读,教师点拨,共同归纳出作文中联想和想象的几点要求要求。 
1、要符合事物特征,符合生活逻辑。 
2、想象联想要有依据。 
3、想象联想要有目的。 
4、想象联想要有新意。 
(具体内容在课件上。) 
五、牛刀小试 
1、请调动各种感官,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拓展为百字左右的文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老师捕捉到了两幅画面,你觉得它像什么?用文字表述出来,150字左右。 
六、学以致用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1、……的自述 
2、我是…… 
3、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