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连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于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志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于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1“没事、被了=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1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速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20. 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1. 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22. 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23.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4. 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答案】20. 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21. (1)(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 
(2)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22. 父亲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23. 示例: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     
24. 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20. 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十四岁的儿子过于贪玩,父子两人在森林中迷路,后来在父亲的带领下走出了森林。二是若干年后,儿子无力偿还贷款,父亲毅然卖房帮助他走出了困境。 
21.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说可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入手。阅读句(1),这句话是对当时父子二个所处的环境描写,“微弱的月光”“只能隐约看出两只手”“漆黑”都表现了森林的黑暗,以此来渲染恐怖的气氛,表现儿子内心的恐惧。(2)句,“长舒了一口气”是对父亲的一个动作描写,“脸上满是汗珠”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在带儿子走出森林后轻松无比。 
22.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中的“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着,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还有父亲在走进那个陌生人家后“长舒一口气”的表现,可以看出父亲并没有看到灯光,他之所以说谎,是想给儿子以安慰,平复他慌乱、恐惧的心。 
23.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父子二人在森林中迷路了,儿子无比的恐慌,但是父亲却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从迷路后,父亲用他看见灯光的谎言来安慰并鼓励儿子,表现了他是一个聪明的父亲,并且无比的爱自己的儿子。 
24.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本文的标题“父亲是一盏灯”,将父亲比作明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以此来突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