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11-13  | 
 
 
     北京市朝阳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  2017.1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蜀绣与苏绣、粤绣和湘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的名称,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  出现。《说文》有:“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一般人便据此认  为“蜀”就是蚕,更与蜀古王蚕丛相联系,为蜀国强行安上“养蚕之乡”的名头。现在学界  多以“象蚕论”为误读。从现存资料来看,蜀人养蚕,至少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在发展蚕桑的基础上,蜀地劳动人民很早就善于制造丝织品了。古代记载中称他们制造  的丝织品为“锦”。在《诗经》中,关于丝织品的记载也非常多,涉及丝绸、锦绣的诗歌多  达20余篇,如“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等,这些诗句说明蚕丝、  锦绣早已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战国以来,蜀锦、蜀绣生产已有相当规模。到了汉代,蜀地已有“女工之业,覆衣天下”  之称。诸葛亮南征时,把织锦、刺绣技艺传至南中少数民族地区。自此以后,以成都锦官城  为圆心,以南方丝绸之路为半径,上下五千年,纵横五万里,蜀锦、蜀绣犹如流光溢彩的金  丝鸟,从蜀地的桑树林中飞鸣而出。到了唐代,“蜀江锦”已作为我国重要出口商品享誉海  外。鉴真和尚东渡时,亦将蜀锦、蜀绣带到日本。唐代蜀地“赤地经锦”的残片至今还保存  在日本奈良的法隆寺中。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团花纹锦”  和“晕绚锦”便有“蜀江锦”的风格。  蜀锦、蜀绣因其“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的绣工技法,与金银珠玉等同列,誉为“蜀  中之宝”。实际在汉末三国,蜀锦、蜀绣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就已被用来交换北方战  马或其它重要物资,此时,蜀锦、蜀绣已成为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唐代末期,  南诏进攻成都,也视蜀锦、蜀绣为奇珍异物,大肆掠夺。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之所以得名为“锦官城”,亦与蜀锦、蜀绣的生产  有关。因成都织锦业发达,东汉政府曾在此设置专门机构。当时成都南门万里桥南岸建有锦  官城,集中管理织锦、刺绣工人,久之则锦城成形,而其附近织锦、刺绣工人聚居之处,就  形成了著名的“锦里”。南河因其两岸风光秀丽,河水清澈纯净,妇女常来河边洗濯彩锦,  由此将南河更名为“濯.锦江”。刘禹锡曾用诗词描绘这种情况:“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  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成都城繁华富丽,百姓生活享乐而艺有所工,这种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文化氛围使得蜀锦、蜀绣妙绝天下。 |   |   
 
   
     
         
          | 标题: | 
          北京市朝阳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23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