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教案4
  | 
 | 
作者:zhchyu  上传者:zhchyu  日期:17-09-06  |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 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 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教学重点: 
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 字音检测 
着陆(zhuó)  桅杆(wãi)  凛冽(lǐnli â)  舰艉(wě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ãng pài) 殚精极虑(dān) 
2. 掌握释义 
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自我研读 生成新知 
二 整体感知 
1. 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2. 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3. 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交代这次飞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风险性。 
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 
(5-16):舰、机默契配合。 
(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 
第三层:(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三 课堂小结 
略 
 
第二课时 
一 问题回顾 
结合前面两篇课文,说说通讯与消息、特写的区别。 
学生说出,师生作适当补充。 
二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 
 
2. 导语中哪些词语给读者以很强的画面感,找出来细细品味。 
 
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艳红的八一军旗„„ 
这些词像画家一下画出了画的底色和格调,给人很强的现场感。 
 
3. 详细描述塔台和飞行员对话,略写其他细节。 
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飞机着舰前的紧张、但又有序。 
 
4. 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 
 
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的危险。 
用“凌波海燕”比喻歼-15轻巧的飞行。 
用“疾如闪电”比喻舰载机飞行的速度。 
 
三课堂小结 
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写作特色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二).拓展延伸 
这则通讯被评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吗? 
提示:可以用“读了这段话,或者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的句式来表述。 当堂评价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