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1-22  |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术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术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      “诗三百”一语,先秦文献习见,孔子多次提及。持孔子未曾删诗说的学者认为,孔子屡言“诗三百”,证明当时已有一种篇数约为三百的《诗经》文本,甚至由此认为“诗三百”是先秦时期《诗经》的名称。《文艺研究》2007年第11期刊登《“诗三百”正义》指出:先秦文献中“三百”联言,往往并非实指,而是极言其多的一种修辞手段。这在《诗经》中不乏用例,如“三百维群”(《小雅•无羊》)、“三百赤芾”(《曹风•候人》)、“三百廛…‘三百亿…‘三百困”(《魏风•伐檀》)等。“三百”一语尚见于《礼记》《左传》《周易》等文献,出土文献中也有所见。由“诗三百”之本意审视孔子之言,可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当释为:诗有许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其余所释亦当类此。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语,不能证明当时存在数目为三百篇的《诗经》文本,据此否定“孔子删诗”之说自然就失去了合理性。      从对历史事实考证的角度来说,“诗三百”词语内涵的阐释只关乎“孔子删诗”可信性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史的追溯。“孔子删诗”本源于《史记》。《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至于孔子何时开始“删诗”,即修订《诗经》文本的呢?华锺彦先生判定为鲁定公五年,即孔子四十七岁之时。华先生此说本于《史记•孔子世家》:“陪臣执 |   |   
 
   
     
         
          | 标题: |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84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