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3-22 出处: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 |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方便和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了解“一碗水”的形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实验用品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水”,思考讨论;括号里可以填上哪些词? 
    生自由说,出示课题,填入“碗”字。 
   2.生齐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可能说到环保、节约用水,可能说到课文内容…… 
   3.师述:在生活中,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在文人笔下,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欢乐之泉,是歌颂和赞美的对象。作家吴然就以水为主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作品,如《歌溪》《珍珠泉》《一碗水》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碗水”的神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朗读,检查纠正读错的字音。 
   3.认读生字词。 
     重点指导识记“粑、吱、芋”。 
     出示词语,指名读。 
     苔藓浸出石墩粑粑芋头吱吱地叫 
     盛满透过蝴蝶蜜蜂擦嘴不紧不慢 
   4.填空。 
    ()的树林()的苔藓()的泉水 
    ()的沙地()的乳汁()的娃娃 
   5.比一比,说说每组两个字的异同,再组词。(在说的过程中进行写字指导) 
     透()锈() 
     蝴()湖() 
     蝶()碟() 
     蜂()峰() 
     擦()察() 
   6.指导写字。“碗、透、蝴”分别是“宛、秀、胡”加偏旁组成的,“浸、歇”可与“侵、竭”比较识记,“蝴、蝶”都与昆虫有关。引导学生找到这些规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三、读课文,理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围绕这一眼泉水,你有什么问题? 
   2.读后交流。能解决的问题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在小黑板上简单板书。(以下问题为理解的重点。) 
    (1)这眼泉为什么被称为“一碗水”? 
    (2)这眼泉水给山里的人和动物带来了哪些欢乐? 
    (3)老人们为什么说它是一眼灵泉? 
  四、了解“一碗水”的形成。 
   1.出示课件:大自然多美呀!阳光透过密密的树林,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在密林深处、岩石缝中,有一股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着。 
    指导看图,从图中找出这眼泉。 
   2.分明是一眼泉水,为什么叫它“一碗水”呢?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段。 
   3.出示第二自然段,读一读,讨论:你读出了“一碗水”的什么特点? 
   (1)小,只有一碗。 
   (2)一年到头总不干。 
   (3)总是满满的一碗,不浅下去,也不漫出来。 
     “漫”是什么意思?“既……也……”说明什么?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不紧不慢”说明什么?把“浸”换成“流”行吗?为什么? 
     再读体会。 
   4.太神奇了,真的有这样的泉水吗? 
    启发讨论,动手实验,分析原理。 
   5.小结: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光有观察还不够,必须深入思考,大胆探究,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妙,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一碗透过浸歇息蝴蝶 
   2.说说“一碗水”的特点。 
   3.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二、朗读感悟,解决问题。 
  (一)“一碗水”给人和动物带来了哪些欢乐? 
    1.生自由读,找画相关段落。 
    2.学生汇报。 
     给人带来的欢乐:读第3节。 
     理解“歇息”的意思,认识“粑粑”“团饭”“芋头”。 
     从哪里看出我们对“一碗水”的喜欢? 
     读出我们对“一碗水”的喜欢、“一碗水”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学生汇报。 
     给动物带来的欢乐:读4—7节。 
     (1)有哪些动物来喝这甘甜的泉水?他们怎么喝的?(指导朗读5、6自然段) 
     (2)还有动物来喝水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第4自然段,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B第7自然段,“竹叶”“梅花”分别是谁的爪印?照样子把省略号的内容说一说。 
     (3)这些动物怎样喝水的呢? 
       A小组合作,思考讨论:还有哪些动物来喝水?他们是怎样来到“一碗水”边,又是怎样喝水的? 
       B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C能把你喜欢的动物来“一碗水”边喝水的动作、样子表演出来吗? 
       D自由上台表演,大家评价,谈感受。 
       E指导将这部分内容写成作文片段。 
     (4)你在旁边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想怎么做?(不惊动,一起玩儿……) 
  (二)为什么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 
    1.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 
    2.出示第8、9段。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评价,再读。 
    3.你喜欢的动物喝了一碗水后会怎样呢? 
     小猴子更聪明了。 
     小兔子跑得更快了。 
     小蜜蜂变得更勤劳了。 
     大象喝了会帮人们做更多的事情了。 
      ………… 
    4.除了森林里的动物,还有谁会喝到这一碗水,又会变得怎样呢? 
     旁边的植物喝了它的水,长得更茂密了。 
     村里的老人喝了它的水,身体更健康了。 
      ………… 
    5.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它是大山的乳汁吧?它真甜! 
     齐读。为什么说它是“大山的乳汁”? 
     填空:()的乳汁 
     (甘美、甜美、甘甜……)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指导朗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阅读拓展。 
    阅读欣赏吴然的《歌溪》与《珍珠泉》。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作文片段:小动物来“一碗水”边喝水。 
 
  板书设计: 
           一碗水  小、不干、不浅不漫 
           灵  小松鼠、山喜鹊…… 
                          神奇美妙 
           泉  动听、机灵、聪明…… 
 
  教学反思:为使学生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一碗水”这眼泉的独特之处,我将这一奇特的景象在课堂开始展示给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了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去接受新知识。我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借助 “一碗水”与互动,让孩子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大树叶卷成“杯子”,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让他们乐在其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品悟“一碗水”给动物们带来的乐趣,我及时创设情境,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模仿小松鼠和山喜鹊来“一碗水”这里喝水的情景,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时,学生就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