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春晓》《村居》教学设计4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6-02-23  |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落、少、扬、烟、童”等11个生字。 
   2.会写“少、处、忙、村、放、春、学”7个字。 
   3.学习“竖心旁”“反文”两个部首。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准11个会认字。按正确笔顺书写7个会写字,并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认识并正确书写2个部首。 
   2.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建议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学习《春晓》。 
  步骤: 
 
  (一)谈话: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儿歌,你们能背下来吗?(全班齐背两首儿歌) 
    背得真好!对于春天,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指名说话,进行语言训练,同时激发学习情趣)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我们一样,古时候的文人也作了很多诗来赞美春天。请看这首诗(课件(或看书)出示《春晓》诗文。)。 
  (二)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有选择的学习方式权利,不过老师在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选择方式。对于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能依赖别人。如自己可以拼读音节时不能涂省力而去问别人。] 
   1.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夜、落、少、、知、处。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春 
      [此环节意在在认字过程中渗透汉字的知识、培养识字的能力。分析字形以会写字“少”、“处”、“知”为主。] 
  (三)再读诗文:检查读音。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 
   3.指名读。 
  (四)识字、理解、感悟、朗读: 
    学生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整体感知课文,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教学。顺学而导。] 
    具体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学习“春”。理解“晓”。 
    A学习“春”时可以采取猜字谜的形式:“三人观日”。既而理解“春”的意思,指名进行组次练习。 
    B读题目质疑(如果学生初读时已经提出就直接解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C结合“日字旁”理解字义——与太阳有关。指早晨。 
    D再读课题,导入: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呢? 
   (2)分别朗读每一个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并读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服的感觉。引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通过课件演示,理解“处处”。(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出现小鸟及叫声,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导朗读:处处/闻啼鸟。 
      学习“处”: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与“外”、“夜”对比记忆。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学生感受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D:学习“知”:分析结构,认识“失字旁”。重点指导第四笔不出头、第五笔是点。 
    E:学习“少”: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容易错的地方,与小对比。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区别多音字“shǎo”“shào”。 
     [对生字的学习采取随文识字的办法,安排在朗读感悟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落实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要求。] 
    F:整体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诗句意境的感悟,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千篇一律。要鼓励个性体验,如学生对最后一句的朗读可以这样读:花落知多少感慨:花落知多少。也可以悲鸣:花落知多少。朗读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分句读、齐读、合作读、接读、评读等] 
  (四)熟读成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背诵,如自由练习、指名背诵、师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诵等 
  (五)写字: 
     少:独体字,注意笔画间的间架结构,位置安排。(自己描、写。互评。) 
     处:正方形,外边三笔老师带写,注意撇短捺长、找准斜度。 
     知:左右对比,可以用画线法比较: 
     左高右低、左长右短,特别是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春:学生小组学习,讨论。教师指导(横与横之间的距离、长短。) 
     [针对不同的字,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合作时间与空间。重点突破难点。] 
  (六)布置作业: 
   1.必做:背诵古诗、抄写生字。 
   2.选做: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村居》 
  步骤: 
 
  (一)谈话导入、解题、学习“村”。 
   1、上节课我们学习学习了《春晓》,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 
   2、学生背诵《春晓》 
   3、激趣:下面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 
   4、齐读课题,学习“村”: 
    问:关于这个字你都知道什么?(音?义?写?部首及形声特点等,) 
    [此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展示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多种渠道识字、写字,加强合作学习。] 
  (二)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带入情景:诗中描写的就是在乡村居住是看到的一种春天的景象。(出示课件你们想看吗? 
   2、整体感受: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个性展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 
   3、导入识字:诗中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你能试着认会吗?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1、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鼓励合作互助。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四)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学习: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读懂的内容、讨论不懂的词句。 
   3、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重点指导词义: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烟:春天蒸腾起的烟雾。 
  (五)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学生自己试读,小组汇报、评议。推荐读得好的同学给全班同学听。 
    师生共赏。 
    教师要适时适度地通过看图、课件演示及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想象,开启思维,要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以帮助了解内容。 
    [加强小组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使学生学欣赏,引导学生善于正确评价别人。在评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赛读,使朗读水平层层提高] 
    在师生评议、竞赛探究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熟读成诵。 
     自由背诵、同桌检查。 
  (七)指导写字。 
   1.同桌研究,重点指导: 
     忙:重点板书“竖心旁”,注意左右笔画的穿插。(右边的横插在左边点的下面。) 
     村:左右同高同长,注意“木字旁”和“村”中两点的位置关系。 
     放:板书四笔反文的书写方法。可采取笔画拼摆的方式让学生形象感受。 
     [低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感知为主,在识字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师范作用、尽量采取操作性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际拼摆是一种直观有效的书写指导方法。学生也感到兴趣盎然。] 
  (八)布置作业: 
     必做:抄写、听写字词、背诵。 
     选做:到户外去放风筝,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