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hefeizwt 友情提供 
 
一、槐花(22分)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 ,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 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 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 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⑫“什么神奇?” 
    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 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 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