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泰山记》以_____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文章清楚的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了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详略得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往往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泰山记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本文作者是           朝          派古文家           。泰山,即_______(姓名)在《望岳》中吟咏的“岱宗”。 
2、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部分先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介绍从京师到泰安的旅程及登山时间等情况 
B.第②段交代登山路线:从中岭出发,经西谷到山顶 
C.“苍山负雪”一句以动写静,描绘了群山雪厚的情形 
D.选文叙述与描写结合,体现了“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5、“苍山负雪”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写出了___________。“半山居雾若带然”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写出了___________。 
6、作者连用“穿、历、穿、越、至”五个动词,写出了___________的情景,用词相当精准。 
7、下列对第②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泰山可以从中谷起步,也可以沿东谷进入。 
B、作者所经过的天门并非古人口中所称的天门。 
C、登山时沿途风雪交加,石阶湿滑,非常艰险。 
D、作者大致是在黄昏时分终于攀上了泰山之巅。 
  
1.清  桐城  姚鼐 杜甫 
2.选文写了登泰山的经过。先叙述从京城到泰安的旅程,结着写登泰山过程,再写到达山顶时所见的景色。 
3.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关键字:及、既、负、烛)    汶水和徂徕山像是一幅图画,而且半山腰里停着的云雾像一条带子。    
4、B    5、以动写静  雪的厚度   以静写动   雾的重量  6、旅途跋涉的情景  7、C 
  
登泰山记(节选) 
①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②大风扬积雪击面。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④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⑤或曰,此东海也。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登泰山记》的作者是      (朝代)        (人名)。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交代了“我”和友人静待日出。B.第②③句叙写太阳未出时的冬日景象。 
C.第④⑤句表现日出过程中的蓬勃气势。D.第⑥句写日观以西峰都沐浴在阳光中。 
  
4、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大风扬积雪击面”句中的“击”字,生动地表现了高山上寒风之猛烈。 
B. “戊申晦”其中的“晦”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写云海形成一片红光,烘托着上升的红日。 
D. 选文描绘了泰山日出的全过程,展示出一幅动人的美景。 
  
6、“若樗蒲”“若偻”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以小喻大,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1.清   姚鼐   
2.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渐渐看见云雾中立着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   
3.D  4、写观日出的情景。5.B      6、比喻    泰山的雄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