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5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2-24  | 
 
 
     22扁鹊见蔡桓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加深对寓言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教学重难点 
 
    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教学准备 
 
    收集韩非子以及扁鹊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师: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教师板书:“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希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积极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一定行﹗ 
 
二、 活动一:“我会说” 
 
    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 
 
    3、教师归纳整理。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四诊法:望、闻、问、切。 
三、 活动二:“我能读” 
 
    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 
    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四、 活动三:“我会译” 
    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 
 
    5、开展集体评议,总结。 
 
五、知识巩固。 
 
    1、理清结构。 
 
    开端、发展: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 
 
    高潮:两人第四次见面及扁鹊说明“还走”的原因 
 
    结局:桓侯病死 
 
    2、复述故事。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述课文。 
 
二、引导分析课文。 
 
    1、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扁鹊: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4)发挥想象力并讨论 
    (1)扁鹊第四次进见时,“望”了桓侯一眼便“还走”时的内心活动。 
    (2)扁鹊第四次进见后,回家后的心理活动及做法。 
    提问:从扁鹊“逃秦”的决定,可以体现出他的什么特点? 
    明确:机警。 
    2、分析人物性格 
 
    (1)课文通过描写蔡桓公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物性格 
    A“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盲目自信。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表现蔡桓公固执主观 
 
    C“不应”,“又不悦”: 表现蔡桓公的讳疾忌医。 
 
    D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结果是什么? 
 
    桓侯遂死 
 
    3、人物形象对比 
 
    扁鹊:医术高明、高度负责、聪明机警 
 
    桓侯:盲目自信、固执主观、讳疾忌医 
 
    由此可见:本文赞美人物是扁鹊,而蔡桓公是一个陪衬人物,他的讳疾忌医更反衬了扁鹊的医道之神,他的昏庸更反衬了扁鹊的智勇。 
 
三、阐释主题: 
    讨论:蔡桓公最终因讳疾忌医而死,从他身上你能吸取哪些教训? 
    明确: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切勿拒绝忠告,不可主观猜忌。 
    对待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言之成理即可) 
 
四、拓展思维 
    要求:(讲出)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讳疾忌医的经历,你是怎么做的? 
 
五、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引以为戒,做到活学活用。 
 
六、作业 
    就本文给你的启示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22扁鹊见蔡桓公 
一见    在腠理      将恐深 (汤熨)     无疾 
 
居十日  二见    在肌肤      将益深 (针石)    不应,不悦 
居十日  三见    在肠胃      将益深 (火齐)   又不应,又不悦 
居十日  四见    在骨髓      无奈何也           体痛,遂死 
——不要讳疾忌医,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接受别人的批评并改正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