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怎样阅读课文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2-16  | 
 
 
 高中生怎样阅读课文 
 
  
刘有培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 
 
    古人阅读,强调两个前提:一是知人论世,一是以意逆志。 
 
    所谓知人论世,是指对文章的作者要有所了解。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动机。在这方面掌握的材料越多,越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意思。所以语文教学中把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动机的介绍与分析作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环节。即使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这个环节也不能丢。 
 
    所谓以意逆志,是指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地方,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也不能从后来读者所形成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读者必须要用自己的“意”去逆料作者的“志”,就是说要去揣摩作者当时写作时的本意。揣摩作者处于什么时代什么背景,有什么样的写作动机写作心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追求什么样的文章表达。不只做到读者在阅读理解上的“通”,而且要做到作者在写作本意上的“通”。如果符合读者阅读理解上的“通”,而与作者的本意相抵触,一定是理解上错了。 
 
    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下列五个步骤: 
 
    一、珍视初读总体印象 
 
    初读一篇文章,要在一个平静的环境中,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完整地读完它。不中断,不受干扰。读完后,合卷沉思。头脑中首先冒出的印象是最珍贵的印象,它最能显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要即时将自己所得的印象整理为标准的书面语,旁批出来。 
 
    二、逐字品析,寻找瑕疵 
 
    对读者来说,一味说好,一味吸取文章的精华,只是在“吸收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真正的好文章是找不出瑕疵的;能否找出瑕疵,也能显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但文章决不可能有许多的、明显的毛病,要对每一字下苦功夫,在逐字逐句逐段中找毛病。找不出来,就是好文章。 
 
    三、探讨结构,把握思路 
 
    文章都是几百至几千字的短文章。作者要在这样几百几千字的文章中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必须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结构安排有一定的程式。要了解这些程式。同时要注意作者构思的奇巧之处。要探讨段落如何体现作者的思路。好文章都是结构新颖的。 
 
    四、推敲主题,评论价值 
 
    文章都是有意义的,或者是认识作用,或者是教育作用,或者是审美作用。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在与别的文章对比中,认识文章观点的价值,看出文章表达的高低,评价作者写作水平的优劣。 
 
    五、赏析语言,模仿运用 
 
    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表现的。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读一篇文章,要能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包括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重要语段,全文行文的语言气势与语言风格,在揣摩、品味、模仿中逐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把这种语言运用能力学到手,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另外,读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还要弄清楚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为什么选这篇文章,看重它哪些方面的优点,突出了它的哪些特点,安排进某个单元,为的是完成哪方面的教学任务,练习题的设计突出抓了哪几项,想要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能够经常地从教材编写意图上揣摩课文,就能在高考阅读题中有意识地深入把握命题者选文的意图和命题的意图。 
 
                                        (二〇〇五年一月十九日拟,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八日录入)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