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1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8-20  | 
 
 
 10、游褒禅山记 
  教学设计:张飞 方伟云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  【教学重点】  1、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本文它一篇游记。那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1. 作者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后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背景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 |   |   
 
   
     
         
          | 标题: | 
          《游褒禅山记》教案12 | 
         
         
          | 文件大小: | 
          156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