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课后题及答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1-07  | 
 
 
 关于研讨与练习   
一  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思考作者的主要观点,并作一些评价。  
参考答案:  
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  
第二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做答,答案应有理有据,参考要点如下:生物的社会行为,归根到底还是不能与人类的社会行为相提并论的,它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方面不如人类发达,更谈不上有什么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生物的社会行为是生理程序的展开,万古不变,其间较少创造和进步的因素。  
二  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为什么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试结合作者的论述加以说明。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有关个体与群体的比较分析,把握本文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这是因为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以离开社会而生存。所以,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没有形成群体的蚂蚁,就没有太多的社会性,因而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有限的;对于人类,没有融入社会的科研成果,不能被公众利用,也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相比较而言,有着一定组织的社会性生物,如蚂蚁和蜜蜂,对社会组织的依赖性更强;人类的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短时间关闭和组织联系的“电路”,但不能从根本上脱离社会而存在。  
三  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3.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4.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  
5.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精彩语句的赏析,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风格。  
参考答案:  
1.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2.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3.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4.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5.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运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结合这段论述,联系本文,谈谈你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认识。  
设题意图:通过学习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对本文的观点做进一步的研讨。  
参考答案:略。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