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 
《香菱学诗》为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十课,属古典小说单元。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小说阅读经验,但对长篇小说的认知度与兴趣度还不够理想,课文为长篇巨著《红楼梦》的节选,主旨把握上有一定难度。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基本把握小说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及作者对人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香菱形象,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及作者对人物的情感。 
2、方法与过程:通过课堂研讨与学生讨论深入理解文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把握及作者情感品味。 
教学难点:作者的创作意图,小说的主题思想。 
课前准备: 
1、搜集《红楼梦》相关资料,理清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了解香菱身世。 
2、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并提出自己对人物把握方面的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人,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铸就成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这个人就是:曹雪芹;这部巨著就是:《红楼梦》。《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生:宝玉、黛玉、宝钗……看来同学们对《红楼梦》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美丽的女子形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女子,她只是书中一个次要人物,但作者也把她塑造得光彩照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走进《香菱学诗》,走进香菱的内心世界。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 
    香菱     学诗 
    生:苦、乐、善、喜、痴…… 
作者曹雪芹会怎么填? 
板书:    苦 
幻灯出示该回目: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三、品读课文: 抓关键词句品读香菱形象。 
  过渡:读书只停留在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像红楼梦这样的巨著,下面我们来具体品一品香菱刻苦学诗的情景,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走进文本呢? 
(幻灯出示)曹雪芹在开篇写道: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这里的“按”就是探究。对于香菱我们有个大概的感受是绝对不够的,我们必须去仔细体会人物形象。请找出小说哪里描摹出香菱“苦学诗”? 
  1、重点寻找一两处细节,同桌交流。(约4分钟) 
  2、全班交流,师点评,期间插入朗读品味。 
  预设:(体现刻苦学诗的细节) 
  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勤奋好学,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废寝忘食,专心致志 
  ③“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这几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浮想联翩。“抠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 
  ④“至晚间对灯出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达到忘我之境,失眠。 
  ⑤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香菱的好诗绝非梦中偶得,而是苦读冥思后的成果。 
  
  总结:这样看来,香菱学诗正如曹雪芹对她的评价:“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四、深入分析,探讨主旨。 
1、过渡:香菱如此刻苦学诗,你觉得她痛苦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15次的“笑”,可见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2、香菱如此苦志学诗,又能乐在其中,这是为什么? 
  香菱自己的目的。(原文:只是心里羡慕,学着玩罢了)(所以,当我们执著于自己的追求,我们就能找到其中的乐趣,而不会以之为苦。) 
出示该回目: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提示(羡慕雅) 
  
3、那么,香菱为什么要追求“雅”呢? 
幻灯出示: 
香菱“ 薄命 ”史 
出    身——官宦人家,乳名英莲(应怜) 
三    岁——不幸被拐骗 
未成年——被卖给薛蟠为妾,唤名香菱(相怜) 
薛蟠取媳后——遭受欺凌,改称秋菱(求怜) 
a: 出身家庭(根基“雅”) 
b:成长经历(阻断“雅”)  
c: 环境熏陶(羡慕“雅”) 
  
  4、她达到“雅”的目的了吗? 
a:引出宝玉的态度: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了。我们成日谈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b:她的作品得到了提升,写出了“新巧有意趣”的诗,并在诗中寄寓了自己的身世感怀。(齐读第三首诗并鉴赏) 
  
5、那么,这么一个孜孜追求雅的女子,她的努力是否改变了她的命运呢?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她的结局是悲是喜呢?(若有时间,看节选,无时间则超链接至判词)请看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见,那是悲剧收场。鲁迅说“悲剧是将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我们根据香菱的命运和她的性格,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 
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不但美丽,而且性格乖巧,有天赋才华。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这极端粗陋鄙俗之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所以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 在那个男尊女卑,蔑视女子的时代,曹雪芹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悲叹了女子在那个时代遭受的不公的待遇。这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香菱身上承载着作者《红楼梦》的主题,是作者塑造的众多优雅女子中的一个。 
曹雪芹通过这样一位如“菱花”般朴实而又淡雅的女子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思想和创作意图。让我们再次品读那首写尽了她的身世与情感的咏月之诗,再次体会香菱的内心世界。 
  
五、拓展阅读,以下推荐任选其一,鉴赏《红楼梦》中的女子形象,品味作者寄予的情感。 
尤三姐、史湘云、晴雯、探春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曹雪芹 
苦——乐——雅 
悲——赞——悲  
a: 出身家庭(根基“雅”) 
b:成长经历(阻断“雅”)  
c: 环境熏陶(羡慕“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