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教案2
  | 
 | 
作者:盐城人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9-02  | 
 
 
 诵读欣赏D 
古代诗词三首 
教学目的:体会诗情画意。 
           背诵。 
教学过程: 
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读 
   1 解题并简介作者。 
     选自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一二。这首诗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因张籍在其兄弟辈中排行十八。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2 师生共同赏析。 
     润,滋润。 绝胜,远远胜过。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皇都,京城 国都。 
     诗的重点是写早春之景。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是什么?小雨中的草色。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用“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后两句转为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满城烟柳,景色也很迷人,但总比不上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 
   3 学生朗读并背诵。 
 
二 《西江月》赏读 
   1 解题并简介作者。 
     选自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二。西江月,词牌名。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作品有《 
稼轩长短句》。 
   2 师生共同赏析。 
     别枝,斜出的树枝。 听取,听到。 天外,天的远处。 
     这首诗描写农村夜景很有特点。明月、清风、惊鹊、鸣蝉,都是极平常的景物,经过词人的巧妙组合,显得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场景变化过渡自然。 
   3 学生朗读并背诵。 
 
三 《秋词》赏读。 
   1 解题并简介作者。 
     选自《刘禹锡集笺证》。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2 师生共同赏析。 
    碧霄,天空。寂寥,空旷无声,这里指景象凄凉。春朝,春初。排,推开。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写了奋发进取的豪情。 
全诗议论、抒情与写景相结合,寓意深刻,形象鲜明。 
   3 学生朗读并背诵。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