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读后感范文 >>
《永远的蝴蝶》读后感(3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4-25


那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那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那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情节;那更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是的,作品中的真实感也让你为之动容,为之感慨。

当你第一次阅读时,就可以发现作者是哀愁的。文章一开始就为下文作了铺垫。凄凉的环境,衬托出作者凄凉哀愁的心。让读者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作者的真挚感情,引人深思,又有如身临其境,以至使读者迫不及待的想往下看。在从容地交待了时间地点后,作者用貌似冷静的笔写到“年轻的樱子在拔尖的刹车声中,轻轻飘起,然后又轻轻的落下”的整个过程。虽然是在叙事,却只有短短的几行,但掩盖不住作者无尽的痛苦,因为痛苦而哀愁。啊……剪不断,理还乱。

当你第二次阅读时,便会有不同的感受。那是一种眷恋与对樱子无限的爱。从小雨点“溅在我的眼睛玻璃上”到更大的雨点“溅到我的生命里来”,雨虽不大,但在作者感觉,这仍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一场雨。因为作者的蝴蝶永远的飞走了,不再回来,那短短的五公尺竟让他觉得是那么的遥远,那是生与死的距离,无法逾越。于是我才明白,开篇作者为什么要将“青色”放在三种颜色前,是因为青色代表的是冷酷与残忍。真是这冷酷残忍的上天一次次破坏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制造一场场令人肝肠寸断的悲剧。也正是这样,作者对樱子的用情之深得到了更好的体现,让人更是掩卷唏嘘不已。

当你读第三遍时,你便会感慨生命的脆弱。刚才还与作者手挽着手,共撑一把雨伞,像天使般露出甜蜜微笑的女友,瞬间已变成在黑暗中飞舞的蝴蝶,就连一句话都没来得及留下,留下的只是令人窒息的安静和淅沥的雨点,留下的只是作者挂在腮边永不掉落的滚烫的热泪。

合上书,我看到了作者眼中化不开的阴霾,我感受到了生命与生命间的相互依赖。

永远的伤痛,永远化不开的浓雾,永远的思念,化作了一只永远的蝴蝶。

 
高一(1)班  王鸿锡

第二篇:

读《永远的蝴蝶》有感

    《永远的蝴蝶》就像一支低沉而哀怨的悲曲,幽幽道来,委婉动人。读罢此文,脑海中一直浮现着这样一个场景:阴雨中,樱子如蝴蝶般轻轻飞了起来,又缓缓落到了街面上。雨是冰凉的,街面是湿冷的,蝴蝶的飘飞是凄美的,又是令人伤痛的。作品写了樱子在雨中穿过马路帮“我”寄信,不幸横遭车祸罹难,情节极其简单,却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我想是有以下三点原因的。

    第一,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而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

    全文笼罩在一片阴雨的氛围中,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情感的深入,雨的悲剧氛围也是愈来愈浓厚的。开篇写雨,“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各色灯火,映出了一对年轻人情投意合的美妙情感世界,而阴雨的氛围、湿冷的柏油路则奠定了全文悲剧的情感基调。接着写雨是“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了我眼镜玻璃上。”“我”不会想得到这竟是樱子对“我”的最后的一点亲意,也是“我”生命中关于樱子的最后一丝回忆,故“我”对这细微的小雨点是满怀眷恋的。目睹樱子遇难后,“更大的雨点溅到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上命里来。”可再也不是顷刻前樱子伞上的雨点了,它们是残酷的打击,“溅到我的生命里”,将打击“我”的一生。“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至此,雨境与心境交融,哀痛之情达到了极致。雨是这场灾难的象征,也是人物内心痛苦的象征。

    此外,“湿冷冷”的街面以及“孤单地站着”的邮筒,在“我”眼里,它们似乎都冷酷无情地看着这一切,也许它们早就预知了灾难,却并没有给他们一个预兆,并没有去挽救他们。“虽然是春天,好象已经是秋天了。”这也是“我”当时对环境的一种主观感念,脑中一片糊涂的“我”只是“茫然”,甚至近乎无动于衷,只是本能地感受到一种异样的失重,季节开始颠倒,世界开始倾覆。外物与内情的相互融合,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第二,修辞艺术上,反复与反差巧妙结合。作品所运用的反复修辞并不只是单纯的反复,而是与反差效果巧妙结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如作品三次提到“骑楼”,从两个人的骑楼,充满着温暖的气息,到遭受飞来横祸,“茫然”的一个人的骑楼,到心存樱子还活着的幻想,等她寄信回来的一个人的骑楼,骑楼反复出现,内容却各不相同,相互观照,形成了一种反差。作品还两次提到雨点溅到眼镜上,情感上却是温情与打击的反差;数次提到湿冷冷的街面,与“我”眼里滚烫的泪水形成反差。

    作品中最明显的反复最强烈的反差要数寄信了。寄信是故事的起因,亦是悲剧的导火线,故在作品中一再提及,出现了六次,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这是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善良体贴的樱子正为寄这封信的小事而罹难,“我”哽咽难言,一再喃喃自语“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她是要帮我寄信的”,作品最后才揭示信的内容:“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全文就在这里结束了,既解开了悬念,又把人物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偏偏是这样的一封信,偏偏樱子为寄这样一封信而遭难,偏偏樱子不知道这样一封信的内容。反复中,悲剧意味渐次深入,同时构成了前后的强烈反差,“我”本欲给樱子惊喜,樱子却正为她所不知的惊喜而身亡,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悲痛,“结婚”与死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可以想见,“我”是悲上加悲,痛彻心扉的,而读者也不禁为之扼腕,深深叹息。

    第三,意象塑造上,蝴蝶给人一种凄美的震撼。春暖花开的时节里,蝶舞翩翩带给人一种快乐的美感,然而作品中的蝴蝶,它的飘飞带给人的是一种凄美的痛感。

    把樱子比作蝴蝶,是艺术的加工,也是作品人物情感的需要。“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用蝴蝶的漂落形容樱子的死,是帏饰的修辞,也是“我”不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而把死看得异常的美。在作者笔下,在“我”眼里,樱子的死被诗意化了。对于樱子,她蝴蝶般的飘落,那么的宁静,那么的安详,痛似乎不存在了;对于“我”,蝴蝶的飘落是一种美丽的陨落,何等的眷恋,何等的悲痛!

    纵使蝴蝶的飘落已经淡化了血腥的空气,“我”也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自我安慰,然而悲剧的意味依然存在,因为蝴蝶本身就是一个凄美的意象。蝴蝶一方面具有美丽动人的形象,另一方面,它又带有深深痛楚的内涵。作品把樱子比作蝴蝶,是因为在“我”心目中,樱子就如蝴蝶般的美丽可爱。蝴蝶的美更在于它所蕴涵的一种情感美。蝴蝶这种有翅膀的精灵,容易让人联想到飞翔,因此不难理解,“我”对心目中的蝴蝶——樱子是寄托了美好的爱情理想的,那就是:在鲜花灿烂的春光里,和樱子像蝴蝶般比翼双双飞。然而,蝴蝶美丽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深切的生命之痛——始于破茧之痛,终于成灰之痛。美丽地痛苦着,正是作品中的蝴蝶呈现出来的凄美意象。一场无情的车祸,蝴蝶飘然而去了,爱情的理想被击碎了,留给“我”的,只有永远的悔恨,极度的悲痛以及无限的寂寞。这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令人读之黯然。蝴蝶的飘落,其凄美其悲壮正如《雨蝶》这首歌里所唱的:“……就算流干泪伤到底心成灰也无所谓/我破茧成碟/愿和你双飞/只怕你一去不回……我向你飞/雨温柔地坠……”蝴蝶的凄美意象带给人的深深震撼,正是作品显著的成功之处。

    永远有多远?佛云:一刹便是永恒。樱子手握一信,在阴雨中在拔尖声中轻轻飞起,继而缓缓飘落的瞬间,便是永恒,也是永远,樱子从此定格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永远的蝴蝶”。


第三篇: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边的云彩。
  地我走了,正如我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啊!徐志摩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永远的蝴蝶》中樱子却带走了我对未来生活的憧景,留给我的是自责、是悔恨,是千千万万个日夜的痛苦、失眠。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起来,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街面读到这儿我的心仿佛掉进一个冰库。就在短短的一刹那,樱子结束了。我不惊感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为什么天公不作美?为什么要下雨呢?要是不下雨,樱子就不会这样,那么等待樱子的是美好幸福的家庭。一定有丈夫的体贴,一定有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这一切已是不可能的了,就像太阳明儿早从西方升起一样。
  人事间的事真是变化莫测,时好时坏,真是烦恼呀!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千万别像《永远的蝴蝶》结局那样让人的心灵受到创伤。
  初三(1)班付秀玲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永远的蝴蝶》音频朗诵
《永远的蝴蝶》教学反思
《永远的蝴蝶》ppt课件(17页)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2
《永远的蝴蝶》教案2
《永远的蝴蝶》阅读练习及答案
《永远的蝴蝶》赏析
《永远的蝴蝶》ppt课件(29页)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
《永远的蝴蝶》ppt课件1
《永远的蝴蝶》教案1
陈启佑《永远的蝴蝶》原文阅读
微型小说两篇《永远的蝴蝶》《空气》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