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主备人:  徐进行                       复备人:李明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 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忠而获罪的愤慨 
教学难点: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方法: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二、评讲:释诗句,了解大意。  
1.释词: 
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 
贬:降职。       
圣明:指天子。         
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          
蓝关:即蓝田关。  
2.结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 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三. 讨论指导。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三、课堂小结:1.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2.学生谈如何面对。 
四、布置作业: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五、板书设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叙事高度概括 
写景境界开阔 
抒情真挚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