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4
  | 
 | 
作者:gaojinbiao001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6-29  | 
 
 
 作者EMAIL:155137226@qq.com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教学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二解释下列斜体的词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 
三词中用典 
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 
 
 
简介用典历史人物的故事,在词中的关键词句体现,以及用典的作用。 
 
 
 
 
 
 
 
课内探究案 
把握主旨 
上片小结: 
 
 
 
下片小结: 
 
 
 
全词总结: 
 
有效训练 
 
1.词的开头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垫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引导思考、提示回答: 
明确:苍凉、悲凉 
2.词作的结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以悲剧结束的,这句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导思考、提示回答:(参见课后“研讨与练习”一、2) 
明确:战国时赵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如果开头一句垫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那么结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又把悲剧自比了,依然是以悲剧结束的。辛弃疾在写完这首词作的两年后,便带着满腹的雄心壮志,对故国家园的思念愤然离世,悲凉的意味就更重了。 
 
 
 
 
课后探究案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玉壶:比喻月亮。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阑珊:零落。  
 
【简析】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 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元夕》词“函盖万有”的特点。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王国维就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而这当然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小序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表达他日夜梦求收复大好河山的壮志,原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    
1. 悠悠:长远的样子。 
2. 年少万兜(dōu)鍪(móu):指二十来岁就能统率上万兵马的孙权。兜(dōu)鍪(móu):战士的头盔,这里借指士兵。 
3. 坐断:占据。  
4.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称赞孙权的话。仲谋:孙权,字仲谋。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