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课堂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19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实验中学 时连祥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 
  (板书)课题、作者。 
  教师:你读过了吗?你觉得重读那几个词语?为什么? 
  学生:重读“我”,应为“我”是主人公。 
  学生:重读“残损” 
  教师:我不认为“残损”要重读,为什么?结合诗的内容分析一下。 
  学生:诗的内容中没有多少去写“残损”,所以,不用重读。 
  教师:齐读一下文章的题目 
  学生:齐读 
  教师:那么,现在有问题了,我用残损的手掌干什么? 
  学生:(齐答)“摸索” 
  教师:你给大家做个样子? 
  (学生站起,作出摸索的样子。) 
  教师:像吗? 
  学生:不像。 
  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你从诗的内容中去找!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写得这首诗? 
  学生:是在监狱之中。 
  教师:那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 
  学生自己在座位上模仿。 
  教师:抚摸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变成了灰。只是血和泥。 
  教师:这一角,那一角,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地图。 
  教师:什么地方的地图? 
  学生:是心中的地图。 
  教师:所以本诗是用残损的手掌去写残损的土地和残损的祖国。 
  教师:诗中用了许多很好的词语来写作,读一下阿全是,划出你认为运用比较准确的词语,划的时候用短横线。 
  (指一名同学):前九行的好词语写在黑板上; 
  (指一名同学):把后十行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指一名同学):把中间七行的好词语写在黑板上。 
  最好写词语,不要写单个的字。 
  (对全部的学生):难写的词语,大家在书的空白的地方写一下。 
  (锦幛奇异微凉灰烬彻骨泥沙蓬蒿憔悴寂寞苦水阴暗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希望太阳苏生蝼蚁) 
  教师:在他们写的词语中我划出了一些,请注意,这些词语从感情上可以分为两类 
  学生:很好的感觉 
  学生:难受的感觉苦水阴暗寂寞 
  教师:这两类词语分别是些不同的地方的,分为两类,是哪些地方? 
  学生:沦陷区;解放区。(教师板书) 
  教师: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呢? 
  学生:沦陷区用深沉、忧愤的语调;解放区激昂的语调。 
  教师:齐读一下。 
  教师:从这里,我们看一下全诗从哪一个地方分开? 
  学生:“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教师:请大家带着一种忧愤的心情去读第一部分。 
  找一位同学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这种语调? 
  教师:评价一下。 
  学生:读错了几个地方,有几个很容易读错的词。 
  教师:那你来读一下吧。注意控制一下节奏和气氛。 
  学生:评价:读得有些快。 
  教师:快不是优点,算是特点,流畅才是优点。 
  教师:大家试着读一下第二部分,把他那种对解放区的热切的盼望的感情读出来。女生先读。接着男生读。 
  教师:齐读一下,再读之前再回忆一下要读时的感情。 
  教师:现在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文章用了一个写法。 
  学生:对比。 
  教师:诗歌中有几处对比? 
  学生:时间上的。 
  学生:地域上的。 
  教师:这两个对比,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时间上的是对敌人得恨;地域上的是希望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板书:恨、爱) 
  教师:除了对比之外,还有几处比喻,哪几个比喻?你能体会一下这几个比喻吗? 
  学生:婴孩手中乳是依恋和爱 
  学生: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教师: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体会一下,在电网的围绕之下,挂着日本人的太阳旗,电视上我们也看过“中国人和狗不准入内”的牌子,只有在解放区,才可以不用这样的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所以这首诗表达的主题应该是爱还是恨? 
  学生:爱。 
  教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看能把这首诗背过吗? 
  找几个学生背一下。(教师提示) 
  教师:在课下把它背过。 
  教师:月考刚刚结束,不只是高兴,也有点失望,有点痛苦,把其中的一种感情写下来。 
  教师:下课。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